<
>

重测 | vivo NEX评测:最黑的黑科技是屏幕发声

2018-06-28 10:30:17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丽

压力测试方面,15分钟的测试随着温度的升高,vivo NEX的表现不是太稳定,处理器出现了降频的现象,而SoC的温度也保持在38-40度左右的区间,但这仅是15分钟的压力测试,我相信如果时间更长,可能NEX在处理器部分的处理会更明显,毕竟处理器部分的性能波动还是很明显的,显然是vivo在软件方面做了一些限制。

拍照:副镜头可能是我认为这款手机的一个小遗憾

重测 | vivo NEX评测:最黑的黑科技是屏幕发声

今年越来越多的手机搭载索尼的IMX363这颗成熟的传感器,小米8、MIX 2S、坚果R1、华硕ZenFone 5等等都用了这颗传感器,而vivo NEX也如此,并使用了一个f/1.8的镜头模组。

IMX363的优势在于单个大像素面积,外加Dual Pixel以及镜头组件内的四轴OIS光学防抖,这自然让IMX363做底的镜头成了如今手机圈的香饽饽。

可惜受限于成本或者是受限于单位组件的体积(这个我没有求证过,不好揣测),vivo只给NEX配备了一颗500万像素的副镜头,只能用于测量景深信息。

重测 | vivo NEX评测:最黑的黑科技是屏幕发声

图片来自中关村在线手机频道对NEX的拆解

我借用一张ZOL的拆机图,可以看到,主镜头的单位面积要比副镜头大太多了,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模组的高端限定,挤压了副镜头的空间,不得已选择了一个这样的镜头吧。

重测 | vivo NEX评测:最黑的黑科技是屏幕发声

图片来自中关村在线对于NEX的拆解

另外,右侧是前置镜头的机械结构,不难看出,在开启时,这颗镜头通过右侧的电动马达将带有弹簧臂的镜头托起,这个机械结构的复杂性不高,所以我前面也提到了,想要做这样的隐藏式镜头实际的成本并不算高,主要是有人肯给你做这样的机械结构,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vivo在产业链上强大的控制力。

来说说照片,我选择了坚果R1和这款vivo NEX做对比,因为两者使用了相同的镜头传感器,在硬件上完全一样,两者仅在软件的合成算法上有一定的差异。

注:以下所有展示的照片,均在两台手机自带的相机软件全自动模式下完成,拍照焦点保持一致,照片经过PS拼接处理,没有后期。

从样张的对比不难看出,vivo在NEX的拍照上选择了讨好人眼的渲染方式,整体的照片色彩要比R1艳丽很多,R1则选择了更为接近真实的效果。

重测 | vivo NEX评测:最黑的黑科技是屏幕发声

重测 | vivo NEX评测:最黑的黑科技是屏幕发声

重测 | vivo NEX评测:最黑的黑科技是屏幕发声

重测 | vivo NEX评测:最黑的黑科技是屏幕发声

重测 | vivo NEX评测:最黑的黑科技是屏幕发声

但从样张对比不难看出,NEX在高光的处理上要比R1好太多,PIZZA店的灯带以及逆光下咖啡的色彩还原都相当出色,可以说vivo这两年那句「逆光也清晰」的算法技术确实在实际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重测 | vivo NEX评测:最黑的黑科技是屏幕发声

重测 | vivo NEX评测:最黑的黑科技是屏幕发声

夜晚的样张对比上,vivo NEX依然表现的样张非常亮,照片整体的暗部细节要比R1来的更出色,但也因为整体算法对于高光的控制比较不拘束,以至于夜间高亮部分有过曝的情况出现,加油站的对比上,NEX在近端暗部细节提升的前体系,后面基本上都过曝了,而从实际的照片信息来看,NEX整体的ISO都要比R1更高。不过R1也有自己的问题,R1在夜晚拍照的时候明显偏色,拿建筑物这张照片来说,NEX的成像效果更接近人眼看到的,而R1偏红太多了。

电池:续航一天不成问题

重测 | vivo NEX评测:最黑的黑科技是屏幕发声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