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涛:华为没有互联网基因吗?
2018-06-27 11:19:05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冬梅
什么叫互联网精神?各位都讲得非常好,就是开放、平等、协作、共享、去中心。这是互联网早期定义的时候就确定的核心精神。只有充分的开放、共享、去中心、反权威,才能让每个人的欲望、激情、活力、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组织才会快速形成想法,把想法变成产品,把产品变成商业模式,然后快速长大。所以,互联网行业充满了小人物不断战胜大人物的现象,充满了颠覆和被颠覆。
很多互联网企业早期创业时没有钱,只是凭借一个好的模式或者技术,就可以说服别人投钱进去,跑马圈地、野蛮成长,这跟华为早期有某些类似。华为早期可以称为“四大皆空”:无资本、无技术、无产品、无管理,当时也没有“风险资本”,在这种四大皆空的背景下,华为要想活下来,要想持续活下去,任正非说:“我们唯一的资产就是人,就是这些追随者头脑中所拥有的智慧,这就是华为的大森林、大油田,是我们的力量所在。”
华为早期创业的时候只有3个人,今天拥有15万员工,而且这些员工95%以上是大学本科以上的知识分子。拥有1万出头的博士生,15万员工中接近4万是外籍员工。如何把这些人头脑中的智慧与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只有用开放的、平等的、协作的、去中心的文化,才能让这些“人杰”心甘情愿地追随你,这就是华为早期被逼出来的互联网精神。
既要让这些人卖命还没钱,怎么办?在华为早期,一个人进公司时工资并不高,但一年之内最多有加11次薪的,半年以后,员工就不去想工资是多少了。钱从哪里来?让员工入股,将工资、奖金的一部分变成股票,这就构成了华为今天15万员工8万人持股的模式。当然这种入股模式是得到当时的深圳市政府体改办发文批准的。我称这种模式为“人人做老板,共同打天下”,这不就是互联网的“普遍共享”吗?
华为终端干部部部长有一次去小米总部拜访,得出的结论是,小米就是早年的华为。小米就像华为早期创业时那样,没有绩效考核,没有KPI 指标,上班不打卡,可以迟到早退,但是员工黑天白夜地在加班,人人都是平等的,去中心化。
华为的上研所所长告诉我,进公司不到三年,公司就让他做一个项目的头儿,他问上面管他的人,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回答是,我也不知道,让你做这个头儿就是你自己想办法,人你去招,事你去做,点子你去想,成了你是英雄,败了也能容忍你,最多是不被提拔而已。早期,华为在研发上是典型的摸着石头过河,有些项目扔了很多钱进去,连个响都听不见。
我对互联网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互联网精神的本质就是:开放、开放、再开放。只有建立在开放的平台上,才能有平等、共享、去中心这些特点,不管是互联网还是传统企业,一定要在组织内部创造开放的文化。很多人曾经认为华为是封闭、神秘的,但是各位从另外一个视角看华为,就会发现华为可以说是中国企业中开放程度最高的。
华为在1997年,请I BM的顾问进行流程变革,公司开始也有争论,要不要让顾问们对公司进行全面诊断与透视?任正非说:“脱光衣服,连裤衩也脱掉。”只有你不遮遮掩掩,顾问才能知道你的病根到底在哪里。
华为在研发方面一开始就对西方公司全面开放。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对外开放最受益的就是“一无所有者”。华为今天在全球有20多个研发中心,与全球200多所大学共建研发实验室或者有项目合作,华为邀请了全球不少顶尖科学家做研发顾问,华为与客户有联合创新中心,与竞争对手也有许多合作研发。所以在研发方面,华为可以说是中国企业中最开放的。如果没有互联网带来知识的广泛分享这样一个过去20多年的大趋势,也不会有华为的今天,如果华为没有抓住互联网带来的全面开放和全球化潮流,主动迎接,也不会有华为的今天。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