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汽车成下一个移动终端 BAT、华为、车企激战车联网

2018-06-27 00:37:4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巨头们激烈竞争的战场已经从云计算延伸到了车联网,智能化汽车或将复制智能手机在移动互联时代的辉煌,成为物联网时代人们离不开的工具。不管是互联网科技巨头,还是中小创业公司,都可以在这个车联网的产业链上找到一席之地。

  作者:赵俊

  来源:新财富杂志(ID:xcfplus)

  2018年6月,华为要“造车”的新闻沸腾一时。事缘于其在德国CEBIT 2018展上发布了Ocean Connect车联网平台,希望通过该平台促成车辆的智能化网联、车企的服务化转型和交通的智能化演进。 此外,华为还和奥迪合作开发5G联网汽车,允许车辆通过V2X(vehicle to everything,汽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通信技术实现更安全的半自动驾驶,这款汽车有望于2020年前问世。 不止是华为,BAT都已经瞄准了车联网这一块巨大的市场。 百度以CarLife作为车联网的核心平台,辅以MyCar云计算服务;阿里则选择从系统切入,其车联网平台核心为YunOS,针对车载导航环境,优化并发布了YunOS for Car。 而腾讯的优势则在于人车互动,其车联网产品阵列中不但有车辆ROM,也有手机互联,即车联App,此外,腾讯还在QQ、微信中接入了MyCar模块,可实现人车交互。 上一个巨头们争相布局的战场还是云计算,而车联网和云计算可谓一脉相承,海量的数据收集和处理都需要云计算为支撑。底层架构平台方面,公有云厂商格局清晰,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通信和技术)巨头具有天然的优势。车联网的出现将使汽车变成下一个移动终端,流量红利将因此会从智能手机分流到汽车。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巨头纷纷布局智能网联汽车,试图将成熟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移植到汽车上,从而占领物联网时代的流量高地。 “车联网”属于物联网的细分,它并不是简单地“为车上的人提供网络接入及服务”,而是“将汽车组成数据互动网络”。它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与车、路、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是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 BAT酣战 华为入局

  BAT在智能网联的布局各有特色,阿里目前在车联网上优势明显。首先,它拥有高德地图和支付宝等生态匹配,由此占据了天然的车上流量入口。阿里巴巴与本田合作,共同开发车联网服务,让司机可以使用高德地图预订服务以及商品,并通过支付宝来进行付款。 其次,阿里是国内公有云份额最大的公司,这将有助于阿里成为车联网平台。云平台即开即用,弹性扩展,可以加速车联网发展,同时车联网数据量快速增长也会拉动云服务需求高速增长。 此外,阿里与上汽集团联姻已满4年,双方不仅共同催生了汽车互联网公司斑马网络,2018年6月还联手推出了上汽仿真计算云SSCC,利用阿里强大的数据平台,对汽车进行超级全面的分析。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开始与互联网巨头合作,希望能进一步深耕中国汽车市场。Ali OS搭载在上汽荣威、名爵、大通等车型上,而且还与神龙、长安、福特等进行战略合作。Ali OS系统包括OS底层搭建、语音等交互模式、卡片式UI设计、地图等功能与服务。

  

 

  (点击上图,一键获取新财富2018年6月刊电子版)

  继阿里和上汽联姻之后,腾讯也与长安在2018年4月底正式组建车联网合资公司,主要将在车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三个方面发力,着重打造车联网的整体方案。合资公司首推的车联网产品,年内就会发布并搭载在长安的最新车型上。 腾讯+长安的组合是互联网科技公司与汽车企业的第二例合资,对标的正是阿里和上汽组建的斑马网络。 斑马网络的核心产品是车联网车载系统斑马智行。对用户来说,斑马提供的是新的车内交互形式、车辆联网及远程OTA的能力以及更多的车内服务。对车厂来说,斑马提供的是更有竞争力的车机,以及关于车内数据的分析能力。 而腾讯与长安则以AI in car为基础打造出车载系统,为了能在功能上与斑马网络高度竞争,还增加了一些属于企鹅的独家优势——内容服务与社交服务,以及腾讯科恩实验室的安全服务。这有望在将来成为双方组合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017年11月,腾讯车联发布AI inCar系统,此系统主要针对交互智能和服务场景智能为车企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开放了五大基于AI的能力:智能语音服务、场景化服务、内容服务、社交服务、和运营增值服务,形成了完整的智能车联网服务平台。广汽、长安、吉利、比亚迪、东风柳汽等五家汽车厂商,成为腾讯车联的首批合作伙伴。 百度近两年虽然持续收缩战线,在很多领域放弃了与阿里和腾讯的竞争,但是在AI上却是全力押宝,其中自动驾驶就是其主攻的方向。 DuerOS作为百度的对话式AI操作系统,和家电、硬件厂商构建了“AI +IoT”解决方案,成了国内最活跃的人机交互平台。更值得关注的则是百度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与汽车厂商构建智能车联自动驾驶生态的Apollo平台,落地速度远超预期,已经进化到 2.5 版本,合作伙伴达到100 家。2018年6月,百度与宝马在CES Asia展会上签署合作协议,将围绕车家互联展开合作,共同探寻下一代人车交互新模式。根据合作协议,百度和宝马将开展车家互联新合作。 除了BAT,在电信设备领域全球第一、智能手机市场全球第三的华为也将目光投向了车联网。2018年4月,华为战略委员会下发了一份关于2018年的战略文件,提及了多个业务战略重点,其中车联网作为第一项被重点提及,而且明确指出:车联网是高价值行业,要加快布局,目标简单明确,要把车联网做成世界第一。 事实上早在2013年,华为便推出了车载模块ME909T,并承诺每年会投入上亿元用于与车联网相关的研发。此后,华为和多家汽车厂商开展了战略合作,包括为奔驰、奥迪提供车载通信模块海思芯片;与丰田合作,将WiFi热点部署到汽车上,实现了与呼叫中心的连接;本土品牌方面,华为也分别与东风汽车、长安汽车结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开发车联网产品。 眼下,华为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构建了全球最大的前装车联网项目,首款基于华为OceanConnect车联网平台的车型DS 7已上线中国、欧洲地区,为消费者提供创新的出行服务。LTE产品线总裁熊伟透露,2018年华为将为10万辆网联车以及提供车联网的相关解决方案。 与BAT相比,华为更擅长车联网的网络侧,包括车载连接、无线连接、移动连接等,同时提供基于云的大数据平台。它与BAT进军车联网最大的不同在于,不碰数据。在华为看来,数据是客户最有价值的资产,“不碰数据、不变现数据,而且也不开发应用,只开发平台,帮助车企数字化转型”,这是华为坚持的战略聚焦。 2025年新车市场车联网渗透率将达100%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