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荣耀手机首发“很吓人技术” 华为和荣耀双品牌运作渐入佳境

2018-06-21 11:07:2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秋军

  新华网北京6月6日电(记者 孙云龙)北京35摄氏度的高温天并没有挡住粉丝的热情。6月6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所说的“很吓人的技术”在“花粉”的欢呼声中正式亮相。这款由孙杨代言的荣耀Play手机率先搭载了华为“革命性的图形处理加速技术GPU Turbo”,该技术在手机系统底层对传统的图形处理框架进行了重构,实现了软硬件协同,“解决了长期困扰安卓的问题”,让手机速度在“天上飞”。余承东在现场表示,凭借华为与荣耀的双品牌战略,今年华为加荣耀产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肯定会超过30%”,“未来有望达到40%”。

荣耀手机首发“很吓人技术” 华为和荣耀双品牌运作渐入佳境


  荣耀先饮“头啖汤”

  当日,荣耀在北京正式发布了荣耀Play手机。荣耀总裁赵明称,该手机率先采用的GPU Turbo技术可令手机图形处理效率最高提升60%,同时将SoC(System on Chip)能耗最高降低30%。除了“很吓人的技术”,这款主打游戏体验的“酷玩”手机搭载配备了3750mAh电池,6.3英寸的全面屏和前后1600万像素的摄像头,并采用了EMUI8.2系统,售价1999元起。

  自2015年荣耀品牌独立后,荣耀产品一直扮演着创新、求变的角色。很多华为的先进技术都会首先应用到荣耀产品上,包括此次GPU Turbo在荣耀Play手机上首发

  回顾荣耀产品历史,不难发现,从荣耀6 Plus的双摄,荣耀V8的VR,到荣耀8的魅海蓝和荣耀Magic首款人工智能手机,再到荣耀9和荣耀10的独特外观工艺,荣耀在华为终端体系中一直是新技术采用方面的先行者。

  这种节奏的背后有何考虑?从行业的角度来看,这是华为与荣耀双品牌携手共进的一贯节奏。

荣耀手机首发“很吓人技术” 华为和荣耀双品牌运作渐入佳境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华为一直在手机产品线上进行双品牌运营。华为品牌定位于中高端市场,而提倡“笨鸟精神”的荣耀则是面向年轻人的科技潮品。目前华为品牌分为Mate系列和P系列,已经拥有商务和时尚的双重口碑效应。而荣耀品牌分为荣耀系列和荣耀V系列,一个主打流行时尚,一个主打极致性能。从产品来看,华为强调设计的调性和品质感;荣耀则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从市场和消费者方面来看,华为品牌和荣耀品牌的产品在价格上会有交叉,有竞争,但更多是互补。

  双品牌运营效果如何?销售数据最有说服力。当日,一袭灰蓝色西装亮相的余承东在讲到销量数据时难掩笑容:在荣耀手机品牌的助力下,华为和荣耀双品牌的手机销量7年间实现了51倍的快速增长,2017年出货量达到1.53亿台,据GFK数据,目前市场份额已稳居全球第三、接近第二位置。从品牌层面来看,IPSOS 2017年品牌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华为与荣耀在中国用户满意度稳居第一。

  作为一个面向年轻人的品牌,荣耀手机的消费人群更多是互联网原住民,年龄大约在18-34岁。这个年龄段的消费者一方面容易接受最新的技术,是勇于尝鲜者;另一方面也是潮流的领先者,追求个性。此次华为将GPU Turbo技术率先应用于荣耀显然也符合荣耀产品的特点,满足了年轻人的消费需求。综合来看,荣耀在新技术的采用上一路领先跟消费人群直接相关,同时也契合差异化的品牌定位。

  在外界看来,荣耀产品是华为产品的试验田,经过荣耀的先行先试,华为产品将新技术加以沉淀成熟,再推广应用。这种“兄弟”般的组合关系已经成为华为终端的业务惯性。正是这种“兄弟”组合,促成了华为终端业务今日的成就和地位。

  左右互搏?田忌赛马!

  华为与荣耀双品牌定位最开始是一种防守策略。2010年成立的小米手机借助电子商务的发展开创了互联网手机的新战场。彼时,华为终端还在推动“机海战术”,一年推出五六十款手机产品,线下渠道和运营商渠道仍然占主导。面对机遇和挑战,定位为“互联网手机”的荣耀品牌于2013年正式诞生,开启了华为消费者业务的新篇章。

  回顾当时的手机市场,“中华酷联”仍然强大,但360、魅族、努比亚等众多新玩家也已纷纷入场,包括后来崛起的OPPO和VIVO。“笨鸟先飞”的荣耀手机帮助华为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开辟了电商新渠道,也开启了华为和荣耀双品牌战略。

  五年光阴弹指而过,当初采用双品牌战略的厂商不止华为一家,但“城头变幻大王旗”,时至今日,只有华为走得最远。在双品牌战略之初,不乏行业人士称之为“左右互搏”,而回头再看,这种战略更像是“田忌赛马”,只是,真正高明的掌舵者并不多。

  华为的成功很难复制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