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一本正经秀黑科技的样子,还真是性感
2018-06-18 12:55:3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丽
第一款光电屏下指纹方案原定当年 9 月 21 日首发,作为轰动一时的 X20 长城发布会的保留项目,现场甚至准备好了十多台体验机。但最终被按下了,继续打磨,继续修改,指纹模组和屏幕的堆叠方案全部推倒重来。
“指纹传感器和屏幕的堆叠角度旋转了大概 45 °左右,避开 OLED 屏像素点的遮蔽。批量生产日期从 11 月初推迟到了 12 月底。”韩伯啸后来在拉斯维加斯向包括 PingWest 品玩在内的媒体梳理回顾了整个研发历程。

一直到今年上半年的主机旗舰 X21,vivo 都要把 OLED 屏幕、光电指纹识别模组送到第三方工厂欧菲光去做贴合。它不想像多数同行那样等下去。第三方贴合的工序到 NEX 时才减掉。
从 vivo 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NEX 的屏幕指纹解锁识别精度提升 50%,解锁速度提升 10%。vivo 也成了屏幕指纹上机型最丰富的品牌。
激进如是,冒险如是。
动手改写 Android 底层
继华为之后,vivo 第一次向外界透露了它在系统底层优化上的功力,以未来之名问世的 NEX 成了第一款全面应用这些技术的 vivo 手机。
vivo 工程师陈工的回答比较平实,他表示工程团队从底层到框架再到上层都做了深度定制,涉及到几万行代码的修改,并针对流畅性的问题,从 CPU、内存、存储介质和网络进行策略优化。
归根结底是对资源分配和资源调度的问题。
动手术的起点是从最早的智慧引擎开始。初始的侧重点是简单 CPU 资源的控制,节省电量,可以比常规水准提升 20%。
NEX 是 vivo 第一次把包括后台冻结、流畅性优化、文件管理系统等多方面的定制纳入到一款设备上。

以冻结技术为例,vivo 表示和苹果后台管理的墓碑机制类似,在满足系统流畅性的情况下,尽可能让 app 留在后台,冻结在当前的状态,既节省电量,也改善了用户体验,不会因为一款 app 长期不用直接被系统回收掉。放在整个 Android 手机行业,尚属首次。
回想一下你用 Android 手机的经历,有多少次你打开几分钟前使用的 app,比如淘宝,它需要重新打开,而不是你刚刚浏览的 YEEZY 500 SUPERMOON YELLOW;甚至你设置为加入后台白名单的 Chrome 浏览器、Gmail 都会被干掉。
在国内 app 生态如此复杂的情况下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既要从系统层面去定义策略,也要根据不同的 app 的唤醒机制做处理,目前 vivo 已适配 80% 的 app。
如今厂家热衷于对 Android 底层做手术,一方面是竞争加剧,寻求差异化的方式,另一方面时 Android 本身机制所限,庞杂而不守规矩的第三方 app。
Google 较少涉足底层 Linux 的优化,而且进展很慢,主要偏向于功能层添加新功能,以及 JAVA 层、虚拟机以及 API 的优化。用差异化突出重围的行业背景下,等 Google 必然得不偿失,再加上华为、vivo 等有这样的技术实力。
国内形同水火的市场推动着华为、OPPO、vivo 这些参与者使出浑身解数,对用户需求的洞察远胜 Android 的创造者,所以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 Google 反向借鉴,将流行的功能纳入新系统。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普通大众对新版 Android 越来越少关注。
不为人知的一个背景是,vivo 软件团队负责人周伟当年一手组建了 Google 中国的开发者论坛。在 Android 对外发布前周伟已带领团队从第一行代码开始彻底梳理了一遍 Linux,足见整个团队对 Android 底层的驾驭能力。
换句话说,你以为把那么多外界看来配置平平的手机优化得流畅顺手稳如狗,是一件容易的事吗?

NEX 之下,vivo 的野心
遵循商业规律、善用明星效应和渠道力量是 vivo、OPPO 这类稳扎稳打的企业的一面,憧憬向往未来的创新技术是其另一面。旁观者常常会因为前者忽视了产品的基础素质。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 vivo、OPPO 自身要思考的问题。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