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科技股角逐的赢家 市值冲击1万亿美元的背后
2018-06-18 09:03:5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秋军
苹果是最有可能在科技股票中达到1万亿市值的公司,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它已经足够接近这个数字了。苹果向投资者们证明了自己:除了苹果手机外,它有真东西,且还在不断发展。
亚马逊的估值可能会维持原样,Alphabet可能会基于自身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上的优势令人眼前一亮。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投资者正在等待有哪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可以达到1万亿美元。1万亿美元什么概念呢? 约相当于印度尼西亚的国内生产总值。
有望股票达到这一目标的公司有:Facebook、亚马逊(Amazon)、Netflix和谷歌(Google),特别提出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公众也已经很熟悉了。
它们还有一个总称叫:FANGs,这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CNBC的Jim Cramer的报道中。一些投资者现在更愿意叫它们FAANG,还有一个A代表苹果(Apple)。
那么,哪个科技巨头首先获得达到这一神奇的目标数字呢?这一过程要多久呢?还有,有没有可能因为什么原因,会拖延或阻挠FAANG达到这个数字呢?
有人认为这场角逐很傻,因为它已经限制了市场的想象力,但这些问题的答案对投资者而言可能非常具有建设意义,因为它们有助于帮投资者确定每家公司股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在过去几年已经为大多数股票投资组合带来的巨大收益。
标普全球指数显示,5月份,信息技术类股票贡献了标准普尔500指数的76.5%。同月,苹果独自贡献了标准普尔500指数的21.3%。作为一个整体,FAANG股票在5月份标准普尔500指数占比约为45%。
从分析师的口中下结论很容易:首先Facebook和Netflix不会先达到这一数字,无他,就因为它们规模较小,想达到1万亿美元,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CFRA Research的分析师斯科特凯斯勒指出,Netflix的1500亿美元市值不太可能涨6倍——比苹果的9,350亿美元更快达到目标,价值上涨8%差不多了。市值5400亿美元的Facebook,也面临类似的挑战。
因此,可能的候选公司名单落在了苹果,Alphabet,亚马逊和微软身上。微软自2014年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接任以来,情况已经有所回暖。
除非这几个公司全部被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击败,该公司首次上市被推迟,但据报道其2017年上半年的利润高达330亿美元,直接导致预计估值约为2万亿美元。那会对FAANG的人气有大幅影响。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看这场角逐中,各大公司是如何紧锣密鼓地准备向股市投资者们提供回报的吧!
苹果

苹果CEO Tim Cook
市场上限:9350亿美元(截至2018年6月1日收市)
首先为什么它有望达到1万亿美元:多年来,市场一直给苹果施压:除了苹果手机公司外,给我们点不一样的东西。现在它正在向我们证明:
近期股票升级的关键,摩根士丹利数据显示,苹果的服务业务将在明年跨越1万亿美元,该业务上个财年增长了23%,2018财年第二季度增长31%。
摩根士丹利的凯蒂休伯蒂认为,到2022年,苹果的服务销售额将达到27%,比现在的15%有所提高,贡献40%的毛利。
关键统计数据:高盛分析师罗德霍尔表示,只有约四分之一的苹果设备持有者正在向apple Pay,音乐或iCloud等苹果服务付费。其中最重要的是,可穿戴设备业务(包括苹果的的iWatch和Beats耳机)现在已经是财富300强公司的规模,在过去的12个月中销售额达到了90亿美元。
两个原因说明分散风险的重要性。首先,利润越多,股市基本就会上涨。但是投资者对服务公司的投资倍数高于硬件公司,而且苹果长期以来一直是公认的业内算价格低廉的股票。
CFRA分析师Angelo Zino认为,牛市的理由是基于这样一种观点:即投资者将为苹果每美元的利润支付更多的费用,因为更多的利润来自服务。
“此时服务业务成为了苹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存在,” Zino说。 “只要苹果手机业务可以保持在目前的水平,它产生的流通现金流就可以投资于其他业务。”
估值:苹果要达到超过1万亿美元目标所需的努力并不令人望而生畏。今年预计每股收益为11.43美元,股价为16倍。但并非所有人都一样:29位分析师中约有一半对苹果股票给出评价:建议客户“持有”或“卖出”苹果,而不是多买入。
为什么它可能不会发生:从理论上讲,苹果触及1万亿美元有风险实际上对自身股票有好处:4月宣布过的100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的扩张。在新税法对离岸收益的处理推动下,该法案让苹果以留存收益购买其股份,无论他们是为会计目的,还是借钱来扩大美国的回购。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