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苹果砸在朝圣者头上

2018-06-09 00:48:20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秋军

苹果的AI战略确实要保守得多。封闭不开源,向来是苹果的双刃剑。今年苹果在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Core ML 2.0,这是它去年发布的机器学习框架升级版,但基于此的机器学习只能在iOS设备本地进行。

因为没有特别拿得出手的AI技术,苹果只好把重心放在AR(增强现实)上,与谷歌在该市场轮番打头阵。

最近AI战事再度升级。2018年4月,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微软、谷歌、苹果先后进行了高调的架构调整。

先是微软将原来的“Windows和硬件设备部门”拆分,成立“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平台部门”,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公司核心工程部门地位。

之后,谷歌宣布将人工智能业务从原来的搜索兼AI业务中分离出来,给予更加独立和自由的发展空间,并由“谷歌大神”、谷歌大脑负责人Jeff Dean负责,前负责人John Giannandrea离职。

紧随其后,苹果就宣布,刚离开谷歌的John Giannandrea加入,担任“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战略”总负责人。John Giannandrea曾让谷歌智能语音助手无处不在,还让机器学习在拍照和视觉搜索等方面发挥作用。这代表苹果AI结束低调状态,进入高调发展期。

苹果砸在朝圣者头上

 ▲ John Giannandrea

中国朝圣者

硅谷巨头对战人工智能和AR,也对东方的中国开发者产生深远影响。

2015年底,时为谷歌研发工程师的郑泽宇主动请辞,坦承自己要跟另外几个谷歌同事回国创业。领导很开明,聊完就放行。

那年,谷歌开源了很多项目,其中就包括现在非常火的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而这几个人回国要干的事就是基于谷歌开源技术,搭建一个商业化的人工智能平台。

郑泽宇很年轻,1988年出生,9岁开始学编程,靠着出色的竞赛成绩,一路保送到北京大学,大学毕业后去了美国读研,在美国一呆就是7年,其中两年在谷歌度过。

郑泽宇回国参与创办了才云科技,带队搭建了国内第一个TensorFlow商业化的服务平台,为TensorFlow早期的“星星之火”添了把柴。

苹果砸在朝圣者头上

  ▲ 郑泽宇 

这几个前Googler做的事,说起来非常有使命感:“希望能把谷歌内部的技术提供给外部所有人使用。”好东西要拿出来分享,这在谷歌的内部文化体系中叫开放。

考虑到谷歌在中国的本土化上向来不太给力,郑泽宇认为他们做的事多少还起到了协助前东家项目落地的作用。才云科技现在走到了B1轮。但郑泽宇后来另开了炉灶,做“AI+”的另一摊子事去了。

谷歌开放AI能力,是创业公司的福音。“你可以不太恰当地将TensorFlow简单理解成Word,你不需要关注这个软件本身是怎么开发的,只需要关注内容本身就行了。”一个资深技术专家对AI财经社说。

大多数创业公司没有能力单独开发深度学习系统,TensorFlow实际上降低了深度学习的应用门槛。

AI医疗公司致远慧图科技专注于眼科影像分析领域,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TO丁大勇是清华大学计算机博士,他在接受AI财经社采访时称,他们推出了国内首款人工智能眼疾辅助诊疗系统,TensorFlow是产品开发所采用的主要开发框架之一。“它(TensorFlow)满足了我们大部分模块的开发需求。”

在今年3月份国外发布的一份调查数据中,TensorFlow以超高支持率夺得“最受欢迎的开源框架”。目前市场上所有AI开源项目中,TensorFlow的相关出版物最多,“学习成本最低”。

在谷歌的影响下,全球科技巨头接二连三将自己线上核心业务所用的软件开源,无疑加速了AI进程。在这场开源竞赛中,百度也参与其中,于2016年开源了自己的深度学习框架PaddlePaddle。

如果谷歌对中国开发者最大的影响是它的开源文化,那么微软的强大影响是人才。2015年,中国的AI行业处在爆发前夜。对于海归派来说,当时国内遍地都是黄金。中国在AI领域的发展速度空前,巨大而潜在的AI市场正吸引海外人才回流。

20年前,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如今被誉为“中国AI界的黄埔军校”。从中走出来的AI人才,遍布中国大小科技企业,是一众AI开发者的领头羊。

继微软亚洲研究院之后,谷歌也在去年中国成立AI研究中心,吸纳顶尖人才。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