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华为造车疑云背后,是谁在把任正非逼上梁山?

2018-06-08 20:47:37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秋军

华为造车疑云背后,是谁在把任正非逼上梁山?

作为一个十几万亿级别的产业,比起隔壁的互联网,汽车圈实在是低调得有些过分,无论是车企本身还是诸位CEO们都鲜少出现在新闻网站的头版头条。然而,这种情况在以互联网企业为首的外来势力强势入侵汽车圈之后发生了巨变。在“颠覆”汽车产业本身之前,外来者们首先完成了对行业新闻的霸占。

进入六月以来,汽车圈的两个重磅新闻就全部来自外来者们的贡献。前有董明珠梦断IPO的无尽唏嘘,后有华为造车梦即将起航的流言四起。对于正处于变革风口的汽车行业来说,关于梦想的故事似乎正在扎堆涌现。

董明珠的一地鸡毛

36岁辞职南下打工,从基层业务员做起,并在15年间成长为格力集团的一把手,这个人称“铁娘子”的女人缺乏的从不是勇气与行动力。但这一次,在汽车行业这个庞然大物面前,她的勇气与行动力似乎带领她走向了另一种结局。

华为造车疑云背后,是谁在把任正非逼上梁山?

而董明珠的失败,或许在选择珠海银隆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

回看这家令董明珠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收购的公司,不得不承认它的确有着过人之处。2010年,在成立仅1年之后,珠海银隆就以4亿人民币收购美国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53.3%的股份,这令它建立起了钛酸锂电池的独特技术优势。

凭借钛酸锂电池充电时间更短、安全稳定性更高的特点,珠海银隆迅速完成了对新能源客车市场的布局。

透过珠海银隆,董明珠似乎已经听到了自己的汽车梦落地时的美妙声响。然而,沉浸在造车情怀中的董明珠没有考虑到的是,珠海银隆本身的优势似乎对她的目标而言有不小的偏差。

华为造车疑云背后,是谁在把任正非逼上梁山?

首先,本身成立于2009年的珠海银隆在制造乘用车上的经验实在拿不出手,勉强打造出的SUV产品不仅完全无法与各大车企竞争,甚至还需要依赖第三方九龙客车来生产制造。

其次,珠海银隆所掌握的电池技术优势在钛酸锂电池方面,而这种电池能量密度低的致命弱点注定了它无法满足乘用车的发展需要,在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锂电池面前毫无竞争优势。

再者,在新能源汽车这个国家政策左右程度最深的领域中,可以说是成也政策、败也政策。珠海银隆受到过多少政策扶持的利好,在政策退潮时就要承受多少压力。而事实上,今年以来国家对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步步缩紧也正是压垮其上市之梦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意识到珠海银隆无法承载自己的汽车梦之后,董明珠又将眼光转投到了一汽夏利,对于这家老牌乘用车企业,董明珠也一度抱有借其实现IPO上市的希望,但最终仍以失败告终。

或许是性格使然,也或许是打造出行生态圈的梦想太过迫切,董明珠在诸多不利条件下仍选择了放手一搏。而这一次,故事没有出现令人惊喜的转折。随着IPO辅导的彻底停止,珠海银隆的上市几乎已成泡影。在净利润大幅缩减、产能极度过剩、销量持续下滑的情况下,无法上市的珠海银隆已经难有作为。

被逼上梁山的任正非

时代淘汰你,与你无关。在大出行时代风雨欲来之之际,纵有董明珠们的前车之鉴,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就真的能够抵挡得住诱惑,作壁上观?

6月6日,一篇来自腾讯深网微信公号的文章在汽车圈投下重磅炸弹。在这篇名为《华为汽车梦已经开始》的文章中,作者狄普仁对华为目前在汽车领域的动态与进展进行了深度、明确的报道。从其掌握的信息不难看出,这位作者与华为内部关系十分密切。

华为造车疑云背后,是谁在把任正非逼上梁山?

华为集团轮值董事长徐直军

与董明珠只身推着格力向汽车行业进军一样,华为的跨界汽车梦也可称得上是源于一个人的“情怀”。不同的是,这个人不是华为的一把手任正非,而是现任轮值董事长、负责华为未来战略的徐直军。

“徐直军爱汽车”,这在华为员工的眼中已不是秘密,近三年来,这位人称“小徐”的董事长几乎在每次公开讲话中言必称汽车、自动驾驶。

除了个人喜好之外,徐直军的选择更多出于华为业务发展的考虑。根据华为财报显示,2017年,华为营收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15.7%。但增长表象之下的隐忧已然来临:2016年,华为运营商业务增长23.6%,这一数字到了2017缩减到了2.5%。对于华为来说,寻找新的增长点已成了当务之急。

华为造车疑云背后,是谁在把任正非逼上梁山?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