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深圳交警和华为公司如何创新城市交通管理
2018-05-29 19:03:52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冬梅
"失驾"是指依法被剥夺驾驶资格,不得驾驶机动车的人。随着持续对醉驾、毒驾等的打击力度增加,"失驾"人群的数量不断增加。对失驾行驶行为的严格管理,成为新时代交通管理重要需求。
免盘查
深圳交通大脑通过路面高清卡口人脸识别电子警察设备,运用人脸识别、大数据技术,将捕捉到的驾驶人人脸信息,与交通大脑后台人口信息库与"失驾"人群信息库进行实时比对,实现全天候、全方位,高效率的精准查处。
秒级响应、立即生效
深圳交通大脑通过快速锁定违法人员身份和其联系方式,并立即将违法信息通知到当事人。收到违法信息后,当事人若对自身交通违法无异议,可直接通过星级用户服务网上处理违法,无需到交警大队进行处理。如果有异议,可以前往深圳交警机动训练大队窗口查看图片、申诉。
创新实施:平台+生态,快速推进
深圳交警、华为、云天励飞、平安科技、商汤等联合创新团队积极响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快速在全市共建设了40套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电子警察,通过交通大脑OTN光网络,接入交通大脑AI平台、大数据平台。基于Atlas及AI平台算法仓支持多种智能算法,实现多种交通参与对象的智能感知、交通违法行为智能认知,在40天内快速实现全球首个刷脸执法创新,再现深圳交警创新速度。
在"刷脸"执法联合创新中,基于华为深圳交通大脑AI平台,构建多算法融合平台,整合多家厂商的算法(云天励飞、商汤、平安科技),基于华为交通大脑大数据平台建立交通人脸库(平安科技等),对接统一应用门户集成(华尊)。实现架构分层解耦,确保人脸比对的准确性,按照统一接口输出到执法录入系统,为非现场执法业务赋能,实现从查处"车"到查处"人"的跨越式发展。
创新成果:《CCTV央视》、《人民网》发起全国性报道、讨论,推动交通管理进入新时代
《深圳电视台》、《CCTV央视》自了解到信息后,第一时间到达发布会现场,从4月23日深圳交警在全国率先试点"刷脸"执法开始,到5月1日正式启用"刷脸"执法,进行了多日的跟进采访、调研、分析报道。
记者在对交警的跟踪采访中了解到,5月1日上午9时许,一名快递小哥在福田区国花路-桂花路口北方向,骑电动车过马路时闯红灯行驶时,被路口的人脸识别电子警察设备抓拍。通过后台秒级人脸比对,该小哥为特殊行业库里的京东配送员何某。
何某称自己当时是去送一个网购的小冰箱,然而送过去后发现业主不在家,遂返回,在行驶到国花路-桂花路口时,看到两边都没车,侥幸心理下,骑电动车闯了红灯。他表示自己平时碰到红灯一般会按交通知识走,但有时候也会忘记,看到别人闯红灯就一起闯过去了。
《CCTV央视》、《人民网》先后正式采访了多位联创负责人,进行《"刷脸执法",治得了"闯红灯"吗?》的专题报道。在报道中,交警说明:依照《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横过机动车道未按通信号指示通行的,处一百元罚款。目前深圳交警已将违法信息通过短信方式发送给何某。这也是深圳交警5月1日以来正式开启"刷脸"执法的首例。
5月1日正式执法,共抓拍特殊行业人员违法在斑马线闯红灯58宗、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行驶67宗。同时,在上一周过渡期,刷脸电子警察共比对在斑马线闯红灯368宗,机动车道行驶504宗。
受采访市民提问"戴头盔、戴帽子还能认出来吗?"深圳交警说"当然能!"人脸识别前端监控设备不会受到天气和皮肤颜色影响,算法支持侧脸、低头、遮挡、逆光、高亮度、高人流密度的识别,在众多路人中,找出头像最相似、职业完全一致的违法人员。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