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苹果期货大涨的内在因素
2018-05-27 23:35:5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苹果期货自上市以来,一直都比较活跃,主力合约目前成交量已超150万手,秒杀众多商品“老大哥”,成为炙手可热的品种。苹果期货的行情走势也可谓是峰回路转,春节前受纸加膜交割的传言,苹果期货价格一路下跌,节后市场逐渐回归理性,期价从前期低点回升,形成一波小反弹。近期,苹果期货的大涨,再次让苹果成为热点话题,周一,苹果期货强势涨停。苹果期货前期的下跌一是由于投机资金的大量和持续地涌入,在期货盘面形成了具有较强动能的趋势性通道,在没有突发事件打破该通道的情况下,市场态势难以逆转。除了资金的推动外,由于苹果现货贸易模式的特殊性,大部分投资者对于期现价差、交割品与现货商品的认识并不完全与市场实际情况相符。随着投资机构逐渐展现对于交割品质量标准、苹果现货贸易模式的关注,苹果期货市场也将最终回归于苹果市场的基本面。
苹果产业概述
苹果树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叶椭圆形,有锯齿。其果实球形,味甜,口感爽脆,且富含营养是世界四大水果之冠。苹果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1.种植历史久。苹果迄今已有 2000 多年的栽培史。早期栽培的苹果品种主要是原产我国新疆西部的种类,古人称之为柰和林檎。19世纪下半叶以来,我国栽培的主要是从西方引进的品种,虽然仍叫苹果,但与历史上的苹果差别很大。现在苹果已经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水果。
2.营养价值高。苹果性味温和,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糖类、有机酸、果胶、蛋白质、钙、磷、钾、铁、维生素 A、维生素 B、维生素 C 和膳食纤维,另含有苹果酸,酒石酸,胡萝卜素是所有蔬果中营养价值最接近完美的一个,因而有着“水果之王”的称号。
3品种种类多。苹果是一个古老的树种,世界上仍然保持着 7500 多个苹果品种,但生产中广泛栽培的品种只有百余个。目前我国用于经济栽培的苹果品种有20多个:有以早捷、贝拉为代表的早熟品种,以嘎啦、摩里士为代表的中熟品种,以富士、秦冠为代表的晚熟品种。其中红富士在我国所有栽种品种中最具代表性,其果实拥有风味好、晚熟、耐贮等优点,倍受市场青睐。根据果品流通协会提供的数据测算,目前红富士种植面积占我国苹果种植面积的 50% 以上,产量更是在苹果总产量中占到了 70%以上。
随着中国富士产量的不断上升,全世界富士产量已超过 3000 万吨,富士已成为世界苹果第一主栽品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苹果生产国,产量占全球苹果产量的50%以上。2016年我国苹果产量为4388 万吨,是我国产量最大的水果品种(不含瓜类),在我国水果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苹果产业发展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栽植面积由快速扩张向平稳发展
根据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的调查研究,1982-1989年期间和1991-1996年期间,中国苹果产区经历了两次大规模扩张,但自1996年后,环渤海湾优势产区苹果面积以每年平均5.1%的速度持续下降,而黄土高原优势产区1997-2002年种植面积减少后,从2003年至今保持年均4.53%的速度平稳增长,近三年苹果收获面积相对稳定,产量呈稳步增长态势。
2.区域布局由分散发展向优势产区集中发展
中国苹果主产区地处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环渤海湾地区,这些地区海拔高、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具有发展苹果生产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资源优势。但这些地区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宜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只有其中的优势产区更适合发展苹果产业。目前,从苹果区域布局来看,环渤海湾苹果产区种植面积保持动态平衡,逐步向本区域优势产区集中;黄土高原苹果产区种植面积保持稳定增长,优势产区陕西、山西、甘肃发展较快。中国苹果产业布局持续向劳动力丰富、病虫害少、生产成本较低的西北高海拔地区迁移扩张。
3.产量水平由大小年变化明显向逐年稳步增长发展过去在苹果生产上
由于基础设施和种植投入少,果园土肥水综合管理跟不上;传统栽植修剪果树,树体密闭通透性差等原因,年际间产量水平差异较大,出现大小年、周期变化的现象。近年来,受苹果种植面积持续增加、技术进步、果农对果园投入与管理增加、经济效益良好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国苹果产量年际间呈持续稳步增长趋势。
4.种植模式由传统种植向高效集约化发展
中国的苹果树大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发展时期栽植的,主要采用以乔砧密植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制度,果园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果园管理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机械化作业困难,导致果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降低。近年来,通过间伐减密、提高栽植标准等措施,推广应用了既省工、省力、优质、高效,又便于机械化作业的宽行矮砧集约高效种植模式。
5.出口贸易竞争加剧,近年形势有所回暖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