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探访华为出海根据地 揭秘吉利"蛇吞象"沃尔沃之后续

2018-05-27 06:22:51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振洲

(原标题:探访华为出海根据地 揭秘吉利“蛇吞象”沃尔沃后续

近年来,瑞典人对中国的了解,更多是通过多年前,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的案例。华为和吉利都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范,这一期我们将走进这两家公司。

探访华为出海根据地 揭秘吉利蛇吞象沃尔沃之后续

吉利收购完成后,利用沃尔沃和哥德堡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建立了欧洲研发中心CEVT,未来将在此基础上建立欧洲创新中心,作为长期投资和长远目标的设立。

而华为公司更是早在2000年就已落地瑞典,现在超过90%瑞典人的通信互联互通是通过华为的基础网络实现的。不仅在通讯领域,华为的业务已经渗透到了企业级IT服务市场。

这两家企业为何要“走出去”,期望达到怎样的效果?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吉利收购沃尔沃 震惊世界

吉利的“走出去”,从一开始就赚足了眼球。

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正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这意味着,至此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探访华为出海根据地 揭秘吉利蛇吞象沃尔沃之后续

(仅有13年历史的吉利汽车,将有80多年品牌和技术积淀的沃尔沃揽入怀中,被大家视为是“蛇吞象”的经典案例。)

那么,吉利获得了什么?

简单来说,有三点:一是收购了沃尔沃的全部股权;二是买到了沃尔沃的核心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和制造设施;三是获得了沃尔沃在全球的经销渠道。

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东方穷小伙娶了西方公主”能概括的。

吉利和沃尔沃“联姻”,还有一个成果,便是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吉利集团欧洲研发中心(CEVT)。

探访华为出海根据地 揭秘吉利蛇吞象沃尔沃之后续

吉利集团欧洲研发中心

“我们正在研发一种模块化技术,通过一个基础架构模块,开发出轿车和SUV等不同级别和功能的车型。”CEVT的常务副总裁魏刚表示,预计在这样的基础架构上,未来几年吉利将推出多款新车,包括轿车和SUV。

简单来说,车身长度、宽度、高度、轴距和车轮尺寸等基础参数都可以按需调整。

再有,为了制造各种不同售价区间的车型,模块化平台必须能够提供“各种不同的性能级别”。

可别小瞧了这CEVT,目前有20多个国籍1600多名汽车专家聚在一起,“带给吉利不只是沃尔沃的经验,更多的是整个欧洲的百年造车经验。”他说。

魏刚对第一财经详述了当年吉利合并沃尔沃后,在欧洲创业初来乍到的样子。

我们建立中欧汽车技术研发中心,这个背景就是在2010年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之后,其实双方一直在寻找一种成功的合作模式。最后集团统一考虑,想从技术和平台的角度来讲,来找到一种双赢的模式。

公司刚成立的时候,2013年初只有七个人,那时候定下来只要不到一百人。现在我们大概是2200人,员工覆盖28个国籍。投资额也从2013年的4个亿人民币,到现在的大概30亿克拉。

刚开始我们只想做一个架构通过cevt,大概一百多个工程师,这么一个很小的规模。之所以发展的这么快,这么重要,就是因为我觉得集团认识到了,其实在瑞典,在哥德堡通过有沃尔沃这个做背书,我们有很好的技术双方的合作能力。

我们也承担了几个任务,第一我们要把产品做出来,就是架构,还有我们的整车开发。第二,我们要给包括吉利在内的中国车企,就是中国汽车发展能够真正的创造一种自主研发的一个真正的体系,过去我们是没有体系的。第三,我们还承担着培养中国汽车人才的这么一个重要任务。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