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烟台地区苹果产业调研报告:期货价格“羊群效应”式跟涨 7月合约仍有上涨空间

2018-05-21 06:27:3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振洲

  愿意开仓验货的货主当面让买家看一铁框的看果定价,双方看到苹果按照苹果品相,质量约定交易价格,因此除了交割品,日常流通量较大的就是一级二级果。现在主流的一类二类果价格为4.2-4.3元每斤,当时收货价成本在3.2-3.3元每斤左右,加上仓储费0.3元每斤,资金利息0.3元每斤以及人工成本。总的成本也在4.1-4.3元每斤左右,以现在的价格的苹果囤积商并没有盈利。囤积商可以是冷库老板,贩子,客商等批发商,现在4.1-4.3元每斤的苹果运到南方比如上海浙江的运费,损耗(15%左右),就要1元,也就是说到上海的没有经过捡选的苹果成本就在5.1-5.4元每斤左右。贸易商一般不是送到商超等地的话是不开发票的,信用社的发票不能用于期货交割。

  四、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

  近期涨价的主要因素重要是期货交割标准本来就不低,前期市场误解,特别是硬度,前期认为成本与价格较低的纸加膜苹果可以制成仓单,现在认为纸加膜苹果很难达到交割标准。以现在现货一等品4.3左右的价格,折合成盘面要经过捡选,去除不达标苹果,制作成仓单的成本的确在10000以上,市场参与主体制仓单的心里价位在12000左右,后期看,今年的总体产量下降是肯定的,但是优果率还未知。6月初上袋以后可以再进行调研预估产量,同时预估十月十一月可交割量。所以现在盘面是在做交割逻辑,操作冻灾减产,等到7月交割了以后期货价格有可能会走供需逻辑,或新的交割逻辑,比如届时虽然全国减产,可是优果率还不错,可交割品较多,这又会演绎另一种行情走势了。

  每年的5月份会进行苹果的疏果,套袋,六月初就大多会完成套袋。苹果采摘季节是在每年10月5号到11月(红富士,占全国产量的70%),早熟的品种从7月到十月就有但是产量较少,其中今年10月23号霜降,在霜降前采摘的苹果市场公认是硬度较好的,比较符合将标准,霜降以后的苹果硬度较差,不太符合交割标准,但是交甜,所以每年全国4000多万吨的苹果产量,其中8-9月份只有少量上市的早熟苹果,全国库存较低实际上数量比较容易估算,大资金甚至可能大量收货形成价格垄断。而到了10月红富士苹果上市供给就会增加。这些十月十一月的红富士苹果会被储存起来一直满足到下一年7月的苹果需求。

  五、苹果库存结构:

  现在很多果农自己在冷库储存苹果,整体的苹果库存集中度较低,一有利空信息就比较容易产生价格踩踏式下跌,苹果贸易环节里冷库老板是仓储单位,也是贸易商/批发商,同时冷库老板,贩子和客商/代办都有可能是囤积商,有经验的囤积商会寻找每年苹果价格低点进行采购囤积。冷库可以出租,小的囤积商可能只有几百吨,中性的几千吨,多的上万吨。

  六、现货市场参与主体观点与心态:

  1、A人士:

  真正的后期的产量和优果率其实现在根本没法证明,要看后期梳果,上袋以后才会知道,现在都在梳果,一个人人工150-160一天,就山东地区来讲冻害的影响不大,有时候其实说不定刚好是帮忙疏果,全国来讲受冻害影响座果率的确少了,应该会影响全国产量,西部冻灾对对优果率的确有影响,产出里的苹果质量有影响,后期全国产量和优果率的确是降低的,但是山东影响不大,要等6月初上好袋了之后,问果农、果贩子、纸袋厂才知道,如果后面没有风灾,冰雹,那基本上产量就能确定了。10.23号霜降前的采摘的苹果可以是硬度比较好的苹果,可以长期储存(到七月份),到了11月23以后除了冷库的,新鲜的果没有一个是可以入库一直到5-7月交割月份的,所以11月比10月贵400也是合理的。十月的有部分纸膜苹果有可能会用于交割。现在根本没法开库做仓单,7月的货都是放在气调库,气调库的空气是不一样的,抽出空气充进去氮气,没法开门的,开门质量就不行了,但是如果现在价格合适比如到12000那就可以预定一定的量到时候经过捡选来做成仓单。不是按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长短算,是冷库藏一次0.25-0.3元一斤,那就是500-600一吨,气调库一次0.35一斤,那一吨就是700,从每年10月11月采摘了后放到4-5月可以放在冷库,放到7月就定要放在气调库。气调库的原理是利用苹果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特点,根据具体入库苹果的不同,降低温度的同时控制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以达到使苹果新陈代谢速度最慢、储存时间较长的目的。心里预期是7月的交割标准的苹果在12000左右每吨的价格比较愿意销售。

  2、B人士: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