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任正非签发内部文:警惕“华为中年危机”!

2018-05-20 21:04:15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秋军

  我们公司所处的ICT行业有这样一个年龄层级分类:

  爷爷辈:爱立信诺基亚都是100多岁,IBM是快100岁,惠普78岁;

  大叔辈:这一辈主要是三个70后和两个80后,微软苹果、Oracle依次是75、76、77年成立的,三个70后,84年成立的思科和87年注册的华为,这两个是80后;

  小鲜肉辈:包括Facebook谷歌亚马逊,以及中国的BAT,这些都是2000年以后成立的,到现在不到20岁。

  我们发现,小鲜肉普遍很值钱,大叔们是渡过中年危机的值钱,爷爷们普遍不值钱。

  任总在《一江春水向东流》里面说过一句话:“历史规律就是死亡,而我们责任是要延长生命。”

  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最终都是要死的。我们的努力就是让死晚一点到来,不要过早地夭折。

  我们今天讨论的熵减话题就是给我们一个视角,让我们看看如何努力延长企业的寿命,如何让熵减做好人才培养和激励,成为企业的活力根源。

  1

  企业之熵

  我们先看下表来了解一下熵的概念。

   

特征

 

解读

 

熵增

 

混乱无效的增加,导致功能减弱失效。

 

人的衰老、组织的滞怠是自然的熵增,表现为功能逐渐丧失。

 

熵减

 

更加有效,导致功能增强。

 

通过摄入食物、建立效用机制,人和组织可以实现熵减,表现为功能增强。

 

负熵

 

带来熵减效应的活性因子。

 

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的负熵,新成员、新知识、简化管理等是组织的负熵。

 

  理解了熵的理论后,你会发现华为虽然最近这两三年才开始讲熵,经我们回溯发现,华为创立30年以来,从管理哲学阐述到各项政策制定,包括业务战略、人才管理等方面,隐约契合着耗散结构的特征,提倡与外界积极开展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开放精神。

  有次我跟一位高管一起开会,谈到公司新业务时,他说,在老家有一句话,要判断一个家族是不是未来有希望,就要听他家院子中有没有婴儿的啼哭。植物发新芽、家中产婴儿这些都是熵减的现象。

  这就给了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也许历史、宇宙、人生的总趋势是熵增,但如果遵循耗散结构的规律,我们就有可能在熵增这个大环境下,构建一个熵减的小环境。

  如果能让我们的公司、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人生在一个小环境里实现熵减,对我们来说就是增进活力,延长寿命。

  而对企业来说,一个企业正常的生命规律是从创业、萌发,然后到成长、成熟、衰退,最后死亡这样一个过程。所以现在华为面临的一些问题就是中年危机。当然遇到中年危机的也不只华为,所有成功的大公司如IBM、微软等都会遇到。问题只是你能不能应对中年危机。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熵增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从它的内部,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以后,管理的复杂度也变大了,历史沿革出的冗余的东西,不创造价值的东西会越来越多,边际效益也在递减;

  再加上外部的技术进步、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产业周期规律等等因素,就会不断的对企业构成种种威胁,最后就表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功能失效。

  我们这里举两个业界经典的例子,先来看看柯达的案例。

  柯达患上了变革无力症

  眼睁睁错过了产业的数码转型

  柯达当年在模拟影像产业的辉煌超过了今天的苹果。

  柯达的企业文化有三个核心点:

  1、永远以客户为中心,以诚信为首要;

  2、永远致力于追求行业最新的科技水平;

  3、重视人才发展,创立分红,与员工分享利益。

  这三点说的都挺好,很多优秀的领导公司都是这么做的,我们华为也是这么做的。但说的都对,坚持有些难。

  2000年时,胶片市场迅速萎缩,柯达已经逐步陷入亏损,但由于既有的利益格局,组织人事繁杂,导致它变革无力,这是成功大企业的通病。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