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购定价相对随意 苹果业呼吁建立“标准样本”

2018-05-18 05:11:5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同村果农各卖各价”、“贸易商各收各价”——这就是当前苹果市场的贸易现状,由于市场缺乏统一被认可的“标准样本”参考,各方都基于自己对行情的判断随行就市地定价

日前中国证券报记者跟随郑商所调研团队一行来到山东烟台、龙口、栖霞一带了解到,当前苹果市场的贸易格局定价相对“比较随意”,市场期待苹果期货交割基准品标准能够在行业内形成“标杆”性指引,带动实现“优果优价”,引导产业结构升级。

收购定价相对随意

春末夏初,5月初的山东,微风习习,青山萦翠,碧海流云。走在山东烟台、龙口、栖霞一带,放眼望去,浓郁葱葱的苹果树尽收眼底。作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苹果价格的高低关乎着老百姓(603883,股吧)的“钱袋子”。

虽然不是苹果成熟的季节,但在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现货市场上对苹果的收购定价相对“比较随意”,缺乏统一的参考“标本”。

每年10月底,即苹果成熟的季节,集中采摘期过后,新季苹果便大量上市,一些果农便开始出售新季果。据悉,在苹果上市以后,果农按照果径大小进行简单分类后,便将好货、差货混在一起出售,这种通货一般是随行就市一货一价,这种货品也被市场称作“果农货”。

“大多数果农没有太强的议价能力,收购价一般都掌握在收购方,一般会在上一年度的平均售价的基础上进行机动调整。”泉源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王治鹏表示。

“果商货”则是在“果农货”的基础上再进行简单分类,标准则根据当季苹果质量情况进行机动调整。

“苹果作为公司主要的生产、加工原料,除了从果农处直接收购外,公司还会从收购摊点采购。”朗源股份(300175,股吧)有限公司业务总监姜丽红表示。

朗源股份,作为山东省首家农业行业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要从事以苹果、松子仁、南瓜子仁、葡萄干为主的鲜果、坚果果仁、干果的生产加工、销售,是一家供产销为一体的食品及原料生产和供应商。

姜丽红表示,苹果的现货收购价格一般是随行就市,收购标准一般会根据当季的苹果质量及每个公司的需求来制定。由于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对于苹果的需求不同,收购的标准也各异,也都有各自的标准,因此各家收购的价钱也不同。

姜丽红进一步表示:“在秋季苹果成熟的季节,正常情况下,现货一二级收购价一斤大概在2.7元-3.5元,质量更好的甚至能够达到七八块,但质量差的就卖不上价,一般一斤也就一两块钱。”

实际上,在苹果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鲜苹果》(GB/T 10651-2008)(简称《苹果国标》)已存在多年,为何行业不按照《苹果国标》进行定价?

“市场上一直有《苹果国标》要求,但是一般公司都是会根据客户的需求标准来加工销售,没有统一的质量及价格标准,也没有强力执行要求,因此行业期待一个强制权威的标准出现。”姜丽红表示。

市场呼吁建立“标准样本”

由于各家公司对苹果质量的标准评定不一,也给行业贸易带来了很多不便。

“由于每个公司的标准不一样,在这家公司的一级标准可能就是另一家公司的二级标准,在商务谈判中双方会为统一标准来商谈,增加谈判的时间,给双方都带来了不必要的沟通成本。”姜丽红在谈到贸易时说道,由于各家企业的贸易标准不同,大家都局限在自己的标准中。

不仅给贸易带来不便,从企业运行角度来看,苹果现货市场由于质量不稳定、价格没有明确参考依据,也给实现稳定经营带来了挑战。

“在当前的国内苹果现货市场,市场没有一个标准化的产品也没有与之对应的标准价格,这不利于一个产业的发展,因此苹果的产品需要标准化,郑商所推出苹果期货品种能推动苹果的标准化的实施,苹果产业最终也能实现标准化。由于苹果通货标准不明确,加上贸易商等随时根据市场发展态势浮动变化苹果标准,这令苹果现货价格波动较大,而且不同产区果品价格也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市场很难寻找到一个权威的价格风向标,这不利于企业实现稳定经营。”朗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丽娜表示。

站在果农角度来说,张丽娜表示,由于分级不严格,果农采摘后通常将低、中、高档苹果一起打包出售,果商只能根据自身经验判断价格,不同的果商对同一货物出价也有很大差别,果农很难寻找到较为准确的价格参考依据,只能根据果商报价评估苹果价格,信息的不对称很容易造成果农在出售苹果时会因为混有较少的差果而影响整批货物的价格。如果有了一个标准化的产品,果农会根据产品来进行高品质、高标准的精细化管理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