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中兴都在美国受限 只因在这件事上不争气
2018-05-12 08:06:5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秋军
2017年3月,中兴最终认罚。双方签署协议,除了罚金,中兴还将进行内控整改,包括解雇公司CEO史立荣在内的4位高层,并通过减少奖金等方式处罚35名员工。但问题来了,中兴实际上只解雇了4名高级雇员,未处罚或减少35名员工的奖金。
这一点在两年后的复核中惹恼了美国政府。不仅如此,美国商务部还给出另外一个理由,中兴通讯在2016年11月30日和2017年7月20日的报告中作了虚假陈述,高达二十次。
「 中兴通讯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的计划来防止美国政府取得证据,例如从外部顾问那里删除或隐藏与调查相关的文件和信息。该计划甚至还包括成立了一个由13人组成的工作小组,名为合同数据挖掘小组。该小组在2016年1月至3月期间,毁灭了全部与伊朗业务有关的资料,并且小组的邮件每晚都要删除,以免暴露行动。」
「 对于中兴而言,问题很严重,但一定可以解决,我相信国家一定会出面。」一位不愿具名的芯片专家对AI财经社表示,「 中美两国还有很多牌可以打。」虽然中国在半导体上的牌不多,但在其他方面的牌还挺多,「 一定能达成一个新的平衡点。」
这件事情发生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虽然美国商务部说,贸易战和对中兴禁运是两码事,但它在这个时间点重罚中兴,不免让人联想。
「 制裁是做给中国政府看的,作为谈判的一个筹码。」制裁出来后,美国半导体公司的股票大幅下跌,对美国国内也形成巨大压力。
中兴事件,已经成了国家层面的较量。中国已在4月4日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国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除此之外,中国商务部还在审核美国高通对另一家半导体企业恩智浦的并购案。该并购案耗时日久,为商务部近年来首次使用两个180天期限没有审核完成的案例。这也许是中国的另一张牌。
太委屈还是不争气?
「 高端芯片90%以上依赖进口,这还是比较客气的说法。」业内人士对AI财经社说。这是中国的现状,尽管政府扶持芯片产业多年,但中国在芯片自给率上,尤其是高端芯片上,并没有特别大的突破。
一位中兴和华为供应商的高管对AI财经社介绍,尽管华为与中兴都有芯片部门,但通信基站上从中央处理器到天线放大器,「 全球没有几家企业能做,严重依赖美国进口 」。在手机领域,从主芯片、闪存到天线,中兴也几乎绕不开美国。
在十七八年前,中兴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共同建立了中兴集成电路,在全亚洲最先开始了3G手机基带芯片研发。「 当时比华为海思要领先 。」
但中兴的文化不太鼓励试错,最后董事长侯为贵选择了放弃,团队解散,很多人去了海思。「 中兴目前应该是有技术储备的,但没有两年,是做不出来的。」当年中兴集成电路一位人士对AI财经社回顾说,「 这么大公司,当初放弃很可惜,现在比较被动。」
美国宣布制裁中兴之后,国内一些媒体认为美国政府做得太狠,中兴在这个时间点遭到如此严重的处罚,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美贸易战的影响。
也有业内人士将矛头指向了中兴,认为中兴没有按规则办事。「 现在回过头来看,中兴并没有诚心诚意地整改。」
一位在中国电信工作过6年、目前在AR领域的创业者,对中兴特别是华为如今的表现提出了质疑。他观察到,华为等企业之前由模仿发展、用跟随壮大,历经30年终成巨无霸。如今有钱有实力,却仍然不去做改变世界的东西,还在采用「 车灯理论 」,只照亮前方 200 米,这给国内其他企业做了坏榜样。
他透露,在最近几年与华为的合作中发现,华为并不鼓励颠覆式创新,即那种「 从零到一 」的开创性创新,而是大都从事「 从一到N 」的工程性创新,这不用冒太大风险,可追求商业上的成功,但从骨子里已与美国谷歌、亚马逊等企业有了巨大差别,当然也就吃不到头啖汤。
而在不久前流出的一篇华为内部文章中,有员工批评总裁任正非对业务表现出「 收 」的导向。「 老板说未来要浅滩捡鱼,但浅滩捡鱼能做啥呢?」
一位华为前员工也发现,在华为的规模做到世界第一后,华为内部的人也很焦虑。「 以前有老大哥在带着你走,至少知道前面是一片金矿,只管跟着往前走。而现在你是老大了,没有人带着你了,你怎么去走?」任正非承认,华为已经进入了无人区。
不过,一位芯片专家对AI财经社表示,不能把板子都打在华为身上。在他看来,华为已经在部分领域做出努力和突破,例如手机上的核心处理器。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