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AI芯片榜单】中国大陆企业无缘前十,华为、寒武纪、地
2018-05-05 20:35:3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秋军
4月26日,地平线在北京车展上发布了新一代自动驾驶处理器征程 2.0 架构,目前正在研发中,即将流片,而未来在软硬件的进一步协同优化后,征程 2.0 处理器将可实现更强大的自动驾驶性能。
对于此次地平线进入榜单,地平线联合创始人兼算法VP黄畅认为:
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会在接下来的十年间引导处理器架构的设计。而继感知和建模之后,预测未来的能力会成为自主机器人的关键技术。这是一个将抽象的算法与具象的电路联合起来激烈碰撞高速迭代的黄金年代。
地平线生逢其时,位列其中定要将那技术乃至人文的边界,推向下一个如今看来难以企及的极限。
再来谈谈问题:核心部件国产化率极低;AI芯片过份地追求完全独立是一个怪圈
新智元从中国某高校微电子所获取的一份集成电路产业报告显示,虽然在国家IC产业政策持续带动下,中国IC产业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但核心部件处理器和操作系统产业与国外先进国家差距大,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和产业安全能力不足,CPU和操作系统国产化率极低,难以达到自主可控的要求。

各类软硬件系统中CPU和OS市场占有率
服务器中CPU和操作系统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0;
桌面计算机的CPU占有率为0,国产Linux操作系统也小于1%;
移动终端应用处理器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18%,但操作系统则为Google垄断;
智能电视应用处理器占有率小于1%,其操作系统也为Google垄断;
网络处理器在华为和中兴等国内企业的努力下,市场占有率达到20%左右。
同时,相关产业基础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随着系统芯片和IP复用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设计企业依赖于IP复用、商业EDA工具和先进工艺,甚至于滥用的倾向,导致研发的芯片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达到世界一流。
到2020年之前,可以预见的是国内先进工艺和世界领先水平相比差距两代,甚至更大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国产EDA的产业能力与设计需求关系
国内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市场发展较为迅速,但本土EDA工具的市场严重落后。从国际上看,EDA与IC设计产值的比例大概在6%,而国内EDA/IC设计的比值只有不到3%,本土EDA的比值更低,只有0.14%,相差40多倍。本土EDA工具需要更快更高效的发展,才能有效支撑我国整个集成电路设计的发展。
至于国内AI芯片行业,出现百家争鸣、各自为政的格局,特别是每个初创企业的人工智能芯片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体系结构和软件开发套件,既无法融入英伟达和谷歌建立的生态圈,又不具备与之抗衡的实力。
中科院自动化所集成中心吴军宁曾发文认为,国产人工智能芯片的发展,一如早年间国产通用处理器和操作系统的发展,过份地追求完全独立、自主可控的怪圈,势必会如众多国产芯片一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另外,目前大多数国产人工智能处理器都针对于神经网络计算进行加速,而能够提供单芯片解决方案的很少;微控制器领域的发展,ARM 的 Cortex-A 系列和 Cortex-M 系列占据主角,但是新兴的开源指令集架构 RISC-V 也不容小觑,完全值得众多国产芯片厂商关注。
报告地址:
https://www.compassintelligence.comhttp://www.easck.com/uploads/2/6/7/4/26740724/2018_compassintel_a-list_index_ai_chipset_execbrief.pdf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