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兴制裁事件换了华为会怎样?华为老兵这么看
2018-04-29 05:48:19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丽
智能手机终端操作系统要搞成功,难度比较大,主要是应用软件太多,无法逐一适配,列举一下已经壮烈牺牲的先例好了:诺基亚的塞班(Sybiam), 微软的Microsoft mobile,诺基亚和Intel合作的MeeGo, HP收入旗下的Palm OS,还有大名鼎鼎的黑莓blackberry。
倪光南院士曾经的助手梁宁在《一段关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往事》文中提到:“就像10多年前一样,只要搞定知识产权问题,选择技术路线,找会干的人,投入干,CPU/芯片就能够做出来。
搞不定的依然是操作系统。差距大的依然是生态。
当年,绕得过Intel,跨不过微软。
如今,绕得过Arm,做不出安卓。”
在终端操作系统上,目前最有机会的,还是政府办公电脑使用国产Linux作为桌面操作系统,原因是因为上面办公使用的应用就那么几种,容易适配。
不过,比尔盖茨自己也很清楚这点,所以他就来中国当了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中兴与华为的PK与携手
中国的通信设备和手机行业,是中国的高科技行业里,最为闪亮的领域,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就是华为和中兴。当然,还有小米、VIVO和OPPO等。
从普通员工的角度来看,以前在华为工作的时候,经常看到相互撬角。在海外工作的时候,我也挖过中兴的角,没有办法,有挖人KPI的要求。
当然,什么都是相互的。我自己也被多次打过电话,还真的有一次去谈过。我很感谢他们的心意,但当时并没有去。不过,心理上还是有一个安慰:万一哪一天在华为干不下去了,还可以跳到中兴去,即使少拿点工钱。
通信业就业的机会其实很少,就那么几个大单位。如果中国只有华为,对普通员工来说,未必就是好事。私底下大家也都这么认为。
过去20年,我听说过了好多好多华为和中兴之间PK的故事,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挖墙脚、打官司、无间道等等。
但从更战略的角度来看,却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讲个故事,大家就明白了。
美国有两兄弟在同一条街道各开了一家超市。这两人呢,故意天天在街上PK,说自己的东西比对方价廉物美。过往的路人以为这样竞争东西肯定划算,都进去买,所以两家店都门庭若市,生意好的不得了。
华为和中兴当然不是两兄弟,但却都是中国的公司。两家在海外的竞争,也达到了上述的效果。
90年代末期,中国走向海外,但是主要是轻工业产品,伪劣产品也一度出现。中国产品的品牌备受挑战。
华为和中兴做海外市场,首先就要宣传中国品牌,宣传“中国研发和制造”。通过共同努力、大声呼喊,历经20年,现在全世界都接受了中国的高质量的通信产品。华为和中兴的努力,也为中国其他高科技产品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我投资的明锐理想 AOI视觉检查设备,就紧随着进入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正是中国像华为和中兴这样的整机研发和生产企业,大大降低了全球运营商的设备采购成本,也使得移动通信能为即使最偏远地区的老百姓所使用,让全世界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现在,即使跨越地球,我们也可以很容易地通信和支付。我还记得我读大学时,要去邮局发电报:已到,勿念! 写每封信的最后,要画龙点睛:又没有钱了!然后去收发室等汇款单。
目前,华为已是全球第一大通信系统设备供应商,中兴排名第四。诚然,现在华为和中兴的差距已经非常大了。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华为的手机产量很大,如果刨掉手机,光是论通信系统,两者差距并没有那么大。
中兴的手机,在局部市场做得也不错,据说在美国有15%的市场份额。2016年我以天使投资人身份参加拉斯维加斯的CES,这是全球消费电子的顶级展览。我在中兴辉煌的展台里长久驻足,还观看了美国演员精彩的现场表演。我亲身感受到,经过长期努力,中兴在美国市场树立了一定消费者品牌。
就在20日晚间,华为荣耀前总裁刘江峰在官方微博上发文声援中兴。刘江峰说,作为曾经的对手,依然值得尊敬。没有完美的公司,企业的生存本身就是贡献;唇亡齿寒,政府应该全力支持,但不是简单的回击,而是从政治和全球经济的角度去谈判妥协改进。这次禁运开了非常恶劣的头,对经济全球化是致命的,对中国整体经济也是重要的里程碑事件,过100年甚至更长时间,这次事件一定是标志性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结语
正是中国和美国的共同的努力,使得全世界老百姓享受到了很好的通信服务。
中国作为最大的整机(系统和手机)生产国,每年向国外进口了大量的芯片,甚至远远超过了原油的进口。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