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兴制裁事件换了华为会怎样?华为老兵这么看
2018-04-29 05:48:19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丽
今天在超市买东西,一位小伙子对营业员说:我要用支付宝买单,因为马云买了芯片公司,我要支持他! 然后他问营业员:你知道中兴的事情不? 营业员茫然地望着他,心里可能在想:哪里这么多废话!
这两天,关于“中兴”事件的议论很多,人们也不由想到华为,甚至任正非先生在2012年与华为2012实验室的员工交流时候的会谈纪要,也被人翻了出来,加上诸如《任正非六年前预言中兴事件,肺腑之言道出真正的出路》这类醒目的标题,在网络上大量转载。
前些天,我写了一篇文章《一位华为老兵对中兴事件的感慨:“断粮”的恐惧是任正非折腾的动力》。很多读者留言,如果华为遭遇类似中兴这样的制裁,会如何应对,是否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断供”风险
历史上,华为确实发生过基于商业原因的“断供”事情。
华为使用过摩托罗拉公司的一款射频芯片,但这个芯片全球只有华为一个主要客户,而华为也只有这一个供应商。摩托罗拉觉得效益不理想,就不再生产了。这个案例上了管理优化报,中兴拿了这个报纸给客户看,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思科大量收购创业创新小公司,有些就是有独特竞争力的芯片公司,收购之后,可以形成垂直整合,构筑对手难以超越的技术门槛。如果给华为供芯片的公司让思科收购了,那么华为就“断粮”了!
自研当然是一条道路。除此之外,华为还采用了多种方式来避免出现这样商业原因上的断供。
根据IPD的要求,所使用的核心器件都要有多个供应商。在研发立项的时候,就会做好安排。
我在华为企业发展部工作的时候,也了解到,华为投资了美国、韩国等地的具有核心技术的芯片公司,通过小比例的风险投资,来避免该芯片公司被对手100%地收购,投资协议中也有条款,以确保不会“断供”。
这样多管齐下,确实可以避免因为商业原因导致“断供”。
有“芯”还要有魂
美国政府这次对中兴是彻底的“断供”,芯片就不用说了,甚至连开发工具、手机的安卓系统都被断了。
在我看来,即使华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如果面对中兴这样的情况,情况也不会多妙,也很可能会直接“休克”,这个词是中兴董事长殷一民所说的。
我们还是不得不痛苦地面对现实。华为的通信设备和中兴一样,也用了大量总部在美国厂商的芯片,如CPU、DSP、FPGA、高速模数数模转换ADC/DAC等,这些芯片,很多是跨行业通用的。
很多品类的供应商都在美国,如FPGA的四家供应商,Xilinx、Altera、Lattice和Microsemi。如果政府制裁,就一起断掉了。虽然紫光同创在发力做国产,但是还需要一段时间。
华为自己研发的芯片,主要是通信和网络协议处理相关的专用芯片,如5G芯片,麒麟芯片等。这是华为的强项,也是构筑竞争力的重要利器。 比如麒麟芯片中的核心部分叫基带(BB),负责完成移动网络中无线信号的解调、解扰、解扩和解码工作,并将最终解码完成的数字信号传递给上层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可以理解为通信模块。
但即使是自主开发的芯片,其实也是在全球分工下来完成的,也受到了很多外部的约束,也会要购买其他国家的IP(知识产权)软核或者硬核。美国公司注册了大量的专利。
麒麟所使用的开发工具EDA(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s Design Automation)还是美国产的,全球最大EDA公司Cadence已经停止对中兴服务。EDA也有国产,但是差距还很大。流片也要去台湾,大陆还达不到麒麟所需要的工艺要求。作为CPU,技术体系是英国的ARM架构。
有“芯”还要有魂,这个“魂”就是操作系统。比如这次,Google也可能停止安卓与中兴的合作。
百科上也说的很清楚:华为手机的操作系统Emotion UI是基于Android进行开发的情感化操作系统。不仅如此,阿里YUNOS手机操作系统,小米的MIUI,本质上也都是在安卓之上做了优化而成的,都还属于安卓体系。
诚然,在技术上,华为和中兴都可以做出自己的操作系统。两家公司的程控交换机和移动通信系统,本质上核心都是专用操作系统,因此做出独立的操作系统,并不是难事。
我和倪光南院士的助手曹冬老师交流过,其实服务器和云操作系统的国产化方面是基本成功的, 嵌入式也可以(不少公司有,如华为的LiteOS),就是终端(手机或PC)的操作系统比较难搞,基本上被微软、苹果和安卓垄断了。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