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华为P20系列霸榜DxOMark的秘诀都在这

2018-04-25 04:01:57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丽

随着智能手机影像功能的不断增强,DxOMark Mobile的测试手段也会不断更新,比如智能手机的低照度拍照能力进化之后,低光拍摄表现、纹理保留等测试就加入进来;双摄普及之后,虚化、模拟散景就被加入了进来;前置自拍受关注度越来越高,自拍测试项目的研究就一直在进行当中,可能很快会推出……就让我们一起关注吧。

好了,番外篇的第一个章节就差不多了,需要再次强调的是:DxOMark Mobile的工程师在进行测试的时候,只会以智能手机的全自动模式、模拟最普通用户的使用场景进行测试,因此,这个机构的测试结果不会考虑很多智能手机厂商加载在拍照功能上的“奇淫巧技”——拼的就是身体。

跨代式进步是怎么炼成的?

在上一篇关于P20 Pro影像技术的文章中,我已经聊了很多关于P20 Pro立项方面的故事,而这次在华为上海研究所,面对四位华为影像线的技术专家,我听到了更多有趣的事情。

原来,余承东希望让华为的影像技术达成跃升的思路并非拍脑门,早年他在欧洲负责运营商业务的时候,就是以一套“整合型基站平台(大致是这个意思)”的产品思路,完成了对当时全球基站业务老大爱立信的超越。而在负责消费者业务,确立了影像特性成为华为手机P系列的核心竞争力之后,DxOMark Mobile上,竞争对手1分2分的“抠”着提升拍照能力的动作,让他觉得这就是一个拉开差距的机会,于是整个计划起源就在于此。

为了完成这个计划,芬兰研究所立足于诺基亚PureView团队、日本研究所立足于佳能、索尼团队以及P20系列镜头模组制造商大立光等全球各地的相关机构,全部开动了起来。大底的事情就不再说了,因为智能手机厚度限制,能配上这个大底的镜头设计又成为另一个困难。

要知道,如此短的物理焦距,在面对这样一个大底的时候,保证边缘成像与中心成像不会有太大的落差真有很难——早年索尼为了能搞定这个问题,甚至考虑到将CMOS做成曲面。而智能手机目前广泛采用的6P结构镜组虽然技术成熟,但在面对这样变态的课题时,也一样困难重重。因为比起其他智能手机,华为P系列还得面对徕卡这个坎儿,而徕卡认证的镜头,在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严格,而这其中就有前面提到的中心边缘成像表现。虽然经过各方努力,最后让镜头素质得以达标,但是极低的成品率却让我非常惊讶——只有20%——30%!虽然我之前说过P系列镜头因为有徕卡认证,价格高昂,除了徕卡的信仰费之外,这些实实在在的地方产生的成本也不可小觑,华为是真狠到家了。

记得当初P8发布的时候,负责它的产品经理说:“在发布会之前一个月,余承东提出要让P8镜头的防抖能力比iPhone的0.6°翻一倍,达到1.2°,从而让我们经历了魔鬼一般的加班一月”,而在P20又重演了这样一幕:在产品差不多已经定型之后,研发部门才得知前摄的需求有变,要求改为目前最高的2400万像素。于是,又是魔鬼般的每天加班到凌晨。所以,在开心享受P20的自拍的时候,也别忘了感谢一下这些辛勤的工程师们哦,大家都挺不容易的。

然后就是三摄的问题。大约是几个要点:

1.双摄在加入光学防抖的时候,最大的挑战就是两个摄像头的光学同轴性,从而避免两枚摄像头提供的数据会有偏差,而三摄系统在这方面的挑战更大,但考虑到用户的拍照能力参差不齐,P20 Pro依旧为80mm的长焦镜头提供了光学防抖能力,27.5mm焦距的大底主摄与27.5mm的黑白镜头以AIS(人工智能防抖)为主;

2.在成像过程中,黑白摄像头的作用非常重要,无论是各种焦段的变焦,还是夜景,距离信息提供,黑白摄像头都参与其中——其实这点不奇怪,从当年我拿P9在东京拍的极致夜景照片都已经感受到了。不过,在P20 Pro上,黑白摄像头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作用,就是去除摩尔纹。因为4000万像素,单位像素1微米的主摄,在拍摄屏幕、绿叶、密集栅栏、衣服这些高频画面时,非常容易产生摩尔纹(具体原理问题度娘吧),而黑白摄像头因为天生优势,恰恰可以给ISP提供这样的信息来去掉这些讨厌的摩尔纹。对此我也做了对比,的确如此。

3.P20 Pro的整个影像模组非常复杂,除了三个镜头之外,还有色温传感器、有效距离增强到2.4mm的激光对焦模组,因此在设计的时候,这些功能模块都采用了整合或是隐藏式的方案,以减少开孔,保证美观——千万别说工科男不懂得美哈,他们是懂得如何去实现美的哦。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