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华为老兵对中兴事件的感慨:“断粮”的恐惧是任正非折腾
2018-04-22 13:51:2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美国商务部4月16日发布声明称,由于中兴公司违反与美国政府去年达成的和解协议,将对该公司执行为期7年的出口禁令,这意味着7年内美国企业不能向中兴提供产品。
恰逢中美贸易摩擦的热火阶段,关于这个事件,网络上有大量的解读。舆论一边倒地要自强,发展自己的核心芯片和操作系统,克服受制于人的窘境。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事件必然会开创性地让中国更加专注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势必会向高科技行业进行倾斜。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应该仅仅去扶持外卖和共享单车。网友笑谈:美国人酿不出茅台!
本人在华为工作了逾16年,曾多年从事战略和资本运作,离职后一直持续关注核心技术,而非商业模式创新。事件发生后,感慨万千。
与狼共舞
华为和中兴之所以能在过去30年高速发展起来,是在改革开放和加入WTO所带来的与西方世界融合的基础之上,再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巨大的人口红利而成就的。
高铁本身也是和西方公司紧密耦合并战略合作的结果,大飞机也一样。如果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都要从零起步,中国是发展不起来的。
在全世界的高科技阵营里,中国要做到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可以和西方公司交叉授权,共同成长。日本就是成功的先例。
以移动通信为例,中国做到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主流、5G领跑!华为在无线的基础技术上有不少基础专利,每年甚至可以从苹果和三星获得不菲的授权费。华为甚至发布了全球首颗5G芯片。当然,中兴通信也有好些基础专利。
华为最牛的芯片是用其智能手机的麒麟芯片,主要在上海研究所开发。麒麟本质上是基于ARM体系的,从长远来看,也需要和ARM共同发展。ARM公司位于英国剑桥,控股股东是日本的孙正义。 我曾经想去访问ARM,在大门口被身高1.9米的保安拦住,连大厅都没有能进去。
即使再难,我们也要留在全球科技圈里,与狼共舞,共同进步。
熟悉国际规则
作为中国通信的先驱者,华为也有过教训。
第一个事件就是思科案。思科路由器使用了EIGRP私有协议,该协议在美国得到版权保护,但华为在美国销售的产品使用了思科的私有协议。后来就发生了大家都知道的“卖了十多台路由器,惹来了一场大官司”。
第二个事件是3leaf案。2010年5月底,华为在3Leaf Systems破产过程中,斥资200万美元用于购买3Leaf的一些专利和聘请了十几位员工。根据美国的相关规定,在完成可能具敏感性的跨境并购之前,需主动向CFIUS申请审查,而华为没有做到。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并最终以华为撤出结束。
华为后来就非常小心,在合规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律师费花了不知道多少,后来就没有出现这样的争议事件。
本人在华为的销售系统工作的时候,也有幸曾参与过合规方面的一些工作。如果设备里使用的美国产元器件超过了一定比例,对某些出口管制国家和地区的销售,需CASE BY CASE地进行申请。其实有的时候,也是可以通过审核的,并不是铁板一块。
吃一堑,长一智。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在走向海外的过程中,会有一个从不熟悉国际规则到熟悉的过程,也在一步步地走向成熟。
唇亡齿寒
中兴出事,华为唇亡齿寒。记得有本卖得很好的书:《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华为?》
我们也注意到,华为刚宣布撤销了负责政府公共关系的华盛顿代表处,基本上等于要放弃已经辛苦耕耘了近20年的美国市场。前几天的分析师大会上,徐直军说:有些事情,放下了反而更轻松!
华为是全球第一的通信设备供应商,中兴排第四。华为的芯片子公司叫海思,中兴的芯片子公司叫中兴微电子。两家芯片公司的核心任务,都是为自己的通信系统保驾护航。在这个方面,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差异。
但是在消费电子芯片方面,海思则远远超过了中兴微电子。最重要的原因是华为的手机卖得好。
任正非先生是一个很有忧患意识的人,早早就担心“断粮”,早在2012年9月,他就说道:“华为现在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Android系统不给我用了,Windows Phone 8系统也不给我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
他还说到:“同样的,我们在做高端芯片的时候,我并没有反对买美国的高端芯片。我认为要尽可能地用他们的高端芯片,好好的理解它。只有他们的芯片不卖给华为的时候,华为就可以大量用自己的芯片,因为尽管华为的芯片稍微差一点,但能凑合用上去。”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