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斌:“做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华为”

2018-04-05 08:32:2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丽

李斌:“做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华为”

广东博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斌。 南都记者 刘媚 摄

南方都市报驻莞十六周年纪念特刊之人物

医疗器械是一个专业技术领域李斌每每向外界介绍博迈医疗在血管介入球囊导管领域的竞争优势时,总会说:“要做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华为”。

话出有因。在几乎被进口品牌垄断的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立足东莞松山湖的博迈凭借着自身技术优势,不仅远远领跑了国内同类企业,更是唯一能在美国和日本两大高端市场上销售心血管介入球囊导管产品的国产品牌,其主打产品———冠脉介入球囊导管在国内出口量中,排行第一。

国产产品在国际市场抢占一席之地,实属不易,这离不开李斌所带领的技术团队5年来的艰辛。创业初期研发资金链断裂、海外销售市场屡屡碰壁、创业中途是去是留的纠结,最终没有让他屈服,“团队10多年沉淀下来的技术实力是最大的后盾”。

作为国内首批从事血管介入器械研发的先行者,李斌身上还有着天然的使命感,他希望,通过企业微薄之力,推动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让外界重新定义‘中国制造’。”

转型

汽车专家跨界研发医疗器械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的李斌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跟这个毫无交集的医疗器械行业发生如此大的化学反应。

大学毕业后,李斌被分配到了一家央企,从事汽车方面的技术研发工作。正当事业小有成绩之时,一个突来的契机,让他的职业生涯发生了大反转。

2000年,一家从事心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的跨国企业计划在中国设厂,李斌被猎头推荐入职。说起心血管介入和血管支架这些术语,刚入职的李斌听得一头雾水,他甚至在当时的字典上都查不到“stent”(支架)这个单词。“当时甚至连绝大多数基层医院的医生对此类产品都知之甚少。”

李斌回忆,初创期,这家跨国企业通过猎头公司,招来了几名技术人员,均来自不同行业,“国内相关技术人才寥寥无几,我们这一批人算是国内第一代心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的专业科研团队了。”

这个全新的领域让李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入这家跨国企业后,他数次被派到美国和欧洲进行了长期系统的工作学习。渐渐地,李斌对血管介入领域有了充分的理解。最后,中国工厂研发的产品已成为了这家跨国企业的核心产品,公司还将研发中心搬到了中国。

同时,李斌也从一名高级工程师做到了企业高管,而且在这里一干就是五年。

创业

打造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品牌

职位触及到外企的“玻璃天花顶”,李斌逐渐感受到工作中的无力。他曾多次提出创新项目应对产业大变革,却屡屡碰壁。随后,他有了大胆的想法,“我们有10多年沉淀下来的专业技术,为何不做自己的产品。”

当前,药物支架国产化率已超过80%,但冠脉球囊导管的国产化率仅有10%,同一个手术,占比最大的两个器械境况迥然。李斌分析,国家正在大力提倡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国产冠脉球囊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上一定会“逆袭”,“只是看谁把握住机会,抢占在风口上。”

2012年农历新年,即将迎来40岁生日的李斌,做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二次重大决定:放弃安逸的外企高管生活,正式开启创业。

说起早期创业经历,李斌坦言,团队虽有一定自筹资金以及天使投资的加盟,但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的费用,远超过他的想象。原本计划两年的储备金,一年不到就消耗完了,公司很快面临资金链断掉的危机。

“初创型公司融资非常困难,特别是高端医疗器械耗材企业,一没有成熟产品,二没销售。”李斌找了很多投资机构均以失败告终。最后,妻子在得知情况后,没有任何犹豫,将创业之初计划用于家庭保底的资金拿出来,补充了公司现金缺口,又苦撑了半年。

就在这期间,凭借着李斌以往职业生涯的个人口碑,博迈医疗获得了一笔500万元的天使投资,企业也顺利推出第一代冠脉球囊导管产品。其可穿越血管慢性全闭塞病变的独特技术,在国际市场都独树一帜。

收获

优质产品敲开海外市场大门

酒香不怕巷子深。李斌最初以为,只要有了好产品,就会有好市场,但并非如此。“博迈医疗从事的冠脉介入医疗器械属于高风险医疗器械,初创型企业刚进入市场,没案例、没品牌、没信誉,根本没有客户和医生相信你的产品,连用都不敢用。”

而且,医疗器械产品在国内注册周期较长,企业等不起。最终,博迈只能“曲线救国”,将希望放在了国际市场。“国外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周期短,费用低,产品早一天上市就能早一天自我供血。”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