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3D感测崛起,iPhone仍是最大主导者

2018-03-28 21:27:05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振洲

科技》3D感测崛起iPhone仍是最大主导者

友善列印

2018年03月27日 15:06 时报资讯

【时报记者张汉绮台北报导】

TrendForce与旗下拓墣產业研究院今日(27日)举办「3D感测技术崛起:消费性电子的应用与商机」研讨会,拓璞產业研究院预估,2018年苹果仍将是手机3D感测的最大採用者,预计2018年全球搭载3D感测模组的智慧型手机生產总量将来到1.97亿支,其中iPhone就占了1.65亿支。

此次研讨会邀请AIXTRON、高通、英特尔、德州仪器、微软等大厂全面剖析3D感测技术发展,并由拓墣產业研究院研究经理蔡卓卲深入解析相关的应用可能,蔡卓卲深入分析3D感测的主要技术方案Structured Light(Light Coding)、Stereo Vision及TOF,以及可能的应用领域。蔡卓卲指出,3D感测技术不只在智慧型手机上大放异彩,未来也将逐步导入至笔电、电视、游戏机、无人机、自动驾驶、居家自动化等领域,从强化生物辨识、增强AR效果到动态追踪,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与商机。

从3D感测在智慧型手机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3D感测虽然并非新技术,但一直到2017年iPhone X导入TrueDepth相机模组,才使3D感测重新受到市场关注,目前投入3D感测布局的全球厂商包含苹果、微软、英特尔、Google、奥比中光、意法半导体、奥地利微电子,以及Qualcomm携手Himax、Sony联合德仪等。

苹果iPhone X带起的这波3D感测热潮,也让关键零组件VCSEL成为市场宠儿,不过VCSEL主要供应商Lumentum与苹果之间存在专利协议,且技术门槛高,拥有量產能力的供应商仍相当有限,让VCSEL出现供应吃紧的问题,进而影响安卓阵营的跟进速度,亦导致安卓阵营若欲在短期内跟进,只能舍VCSEL而择EEL(边射型雷射),然而EEL的光电转换效率较差,且成本较高,这将使安卓阵营的3D感测方案在效率与成本上仍难与苹果匹敌。

拓墣產业研究所预估,2018年苹果仍将是手机3D感测的最大採用者,2018年全球搭载3D感测模组的智慧型手机生產总量将来到1.97亿支,其中iPhone就占了1.65亿支;2018年的3D感测模组市场產值预估约为51.2亿美元,其中由iPhone贡献的比重就高达84.5%。预计至2020年,整体產值将达108.5亿美元,2018年到2020年CAGR为45.6%。

苹果2018年预计推出三款新iPhone机种,拓墣產业研究院分析,为了在外观上追求变革,三款新机(包含LCD版)可能都会採用「浏海」异型萤幕设计,因此搭载3D感测模组的可能性很高,也符合苹果积极导入3D感测的產品策略布局,iPhone X的3D感测模组是苹果依照旗下PrimeSense的技术所建构,因技术变动成本与门槛高,预计2018年将会维持同样基础的设计。

蔡卓卲表示,3D感测应用的发展仍面临缺乏必要性与动机等困境,未来厂商如何提供更低成本且多元的3D感测应用将牵动整体市场后续成长速度,而这也将取决于未来第三方应用程式的发展以及3D感测模组性价比的提升。

此次研讨会亦由AIXTRON资深研究经理杨富祥分享MOCVD技术在LD、HBT(异质接面双载子电晶体)和LED方面的应用,并介绍适用于VCSEL制程的MOCVD技术特点,美国高通工程技术副总裁、多媒体研发部门主管章建中博士则介绍公司在3D结构光技术的发展趋势与人脸辨识技术的演进;英特尔新科技事业群亚太区產品经理林聿豪则讨论公司深度相机技术及相关应用,包括机器人、智慧零售、智慧监控、VR/MR以及PC等;德州仪器资深应用工程师周一德则介绍3D飞时测距(TOF)技术,包含基本操作以及与其他2D/3D视觉技术比较,并解析可能的应用,如手势辨识、3D扫描和列印等,至于台湾微软研究开发处软体研发副理周秀婷分享如何将混合实境应用在3D、虚拟实境和扩增实境。

(时报资讯)

英研究机构称 未来陆对外投资仍…

财经

推荐阅读

发表意见

留言规则

中时电子报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请勿重覆刊登一样的文章,或大意内容相同、类似的文章

请不要刊登与主题无相关之内容

发言涉及攻击、侮辱、影射或其他有违社会善良风俗、社会正义、国家安全、政府法令之内容,本网站将会直接移除

请勿以发文、回文等方式,进行商业广告、骚扰网友等行为,或是为特定网站、blog宣传,一经发现,将会限制您的发言权限或者封锁帐号

为避免留言系统变成发泄区和口水版,请勿转贴新闻性文章、报导或相关连结

请勿提供软体注册码等违反智慧财產权之资讯

禁止发表涉及他人隐私、含有个人对公眾人物之私评,且未经证实、未注明消息来源的网路八卦、不实谣言等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