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新兴市场后,OPPO能否在日本、欧洲打开局面?
2018-03-23 20:11:0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因此,本地化运营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光靠喊几句无法俘获当地用户,而是抢占市场的制胜法宝,门槛较高,如果国产厂商没有战略决心和尊敬消费者,就无法在竞争激烈且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突围。在出海大军中,先行者OPPO在本地化运营方面表现出色,与当地消费者打成一片。
为了发力海外市场,OPPO全球总部设立了专门的国际业务团队,主要负责海外地区的市场营销、研发、客户服务、品牌管理和互联网运营业务。截至2016年年底,OPPO共有超过1.5万名海外员工,建立了一套具有普适性的体系和扁平化的公司结构。其不仅根据不同区域市场做本地化开发优化,为每个区域的用户提供极致体验服务,还采取灵活的渠道策略,比如OPPO在印尼市场以零售渠道和大卖场代理商为主,在越南则以四大KA(大客户渠道)为主。

今年1月底,OPPO进军日本引起行业热议。早在去年11月,其就成立了日本分公司,扁平化管理便于快速了解消费者需求,并有效适应当地文化和规则,未来2年公司规模有望扩大到700-800人且90%以上是日本人,有利于深度了解日本市场和日本消费者,并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同时,OPPO全球六大研究中心之一就在横滨,专注手机影像技术的研发和探索,以人才为抓手,将进一步加速其在日本本地化进程。
OPPO凭什么征战欧洲市场
毫不夸张地说,印度、东南亚智能手机的竞争比国内更为残酷,国产厂商杀红眼,大部分实力不济的本土厂商要么出局要么转型。换个角度看,明知新兴市场已成血海,但国产厂商仍集体扎堆,背后是难以翻越欧美市场这座大山、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根本原因在于存在专利短板。
由于通信行业是专利密集行业,如果手机厂商没有一定的专利积累,只能为使用他人技术而付出费用。这意味着,专利积累薄弱的企业总体成本更高,且容易因未获得许可而被起诉。因此,手机行业专利纠纷时有发生,有的吃上高额罚单,比如华为起诉三星专利侵权,后者一审被判赔偿华为8000万元;有的遭遇产品禁售的尴尬,比如华为曾因专利问题在英国被下达禁售令。
换言之,对于志在海外市场大展拳脚的国产厂商而言,既要保证产品品质和服务与国际接轨,还离不开专利的强有力支撑,这也是制胜关键所在。因为核心技术永远是企业重要的竞争力,而掌握核心科技必须通过持续、坚定地研发投入、鼓励创新。
中小厂商因人力、财力有限,在专利储备上有心无力,头部玩家则更为从容,一方面扩充自身研发实力,在全球设立多个研究中心,寻求全球知名机构合作共同研发;另一方面与专利大户高通合作,中国前十大手机厂商相继与高通签署专利许可协议,目的是避免潜在专利纠纷,为开拓国际市场扫除障碍。
如果把征战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比作出海1.0,那进军日本、欧美等国家则是出海2.0,强如华为、小米至今未能踏足美国市场,难度高下立判,而且相较于日本,欧美等国家市场对专利更为重视,门槛更高。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数年,一路高歌猛进的国产厂商将继续与三星鏖战新兴市场,但佼佼者将走出舒适区,发力探索日本、欧美等既艰困又充满潜力的价值市场。

以出海优等生OPPO为例,其专利储备一直走在手机行业前列,从2009年开始,全球专利申请保持较高水平,目前已超过2万件。在2017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企业中,OPPO首次进入前十,排名第八位,也是唯一一家纯手机厂商,主要归功于其在国内外科技前沿地带都设立研究机构,6大研究中心与总部共同开发前沿技术。
因此,在进军日本后,OPPO很快将挺进欧洲提上议事日程,重点放在西欧,相信不久后OPPO将与三星、苹果、LG等知名品牌正面交锋,困难和挑战在所难免,但这是其保持行业领先并赶超的必经之路。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