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联通业务支持国内6个城市 苹果手表“扔”掉SIM卡
2018-03-20 07:30:10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振洲
数据显示,到2025年全球M2M连接设备数量将达到300亿。另据IHS Markit的预测,到2021年,全球将有10亿的eSIM终端覆盖,而eSIM在物联网领域的普及也很可能将带动消费电子终端市场,eSIM成交量将呈现跳跃式增长。
国际漫游需求相对饱和
2015年,当苹果、华为先后加入eSIM后,大批国产手机开始“跟风”加入,落地场景是基于eSIM的国际漫游服务。用户在国外时,不需要实体SIM卡,只需要通过手机App, 就可以自由选择境外目的地网络套餐,享受高质低价的本地数据网络服务。
经过3年的发展,这种模式已经普及。“虽然基于个人终端市场的eSIM业务仍然高速增长中,但针对终端合作伙伴的市场格局已趋于明朗。” 吴斌说。红茶移动对自己的定位也从起初单纯做“境外漫游方案及服务”的公司,升级为“eSIM技术和服务的提供商”。
目前,有多少国产手机在基于eSIM提供国际漫游服务?虽然小米、三星中国、OPPO、vivo都未能回复记者的提问,但从他们服务商提供的数据可见一斑。
“我们开始是小米漫游的服务商,这两年与OPPO、vivo、三星中国、小米、联想、中兴、魅族、乐视、锤子旗下的手机机型都有合作,通过我们提供eSIM 技术及国际漫游服务超过1亿终端。根据市场上公开可参考的手机终端市场占比,具备红茶移动eSIM能力的手机在全国国产手机中占比超过35%。在所有市场上具备eSIM能力的终端中,我们提供的技术占比超过70%。”牟明明向《IT时报》记者透露,在手机终端应用上更准确的叫法应该是vSIM卡(虚拟SIM卡),是SIM过渡到eSIM的过渡产品,通过vSIM可以马上实现eSIM的功能服务。而红茶移动也在寻找eSIM更多的落地场景,比如帮助联想的一款手机开发找回功能,如果手机丢失,捡到手机的人在关机拔卡再开机后,失主通过内置在手机底层的“找回功能”,内部调用内置红茶的境外上网资源服务(利用eSIM方案事先配置),强制联网,从而可以上报手机位置到服务器。
未来给予eSIM的想象空间很大,与其代替手机里的SIM卡,业内人士更加看好它在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方面的落地。独立分析师付亮告诉《IT时报》记者,手表、手环和智能家居都会连接上网是趋势,这些终端的体积也不适合预留卡槽,更没必要单独申请一个号码和套餐。对于eSIM可空中擦写、终端自由切换运营商的特性是动了运营商奶酪的质疑,付亮则认为,eSIM更有益于运营商留住用户,当越来越多的设备用同一个手机号时,转网的成本更高。
原标题:Apple Watch“扔”掉了SIM卡 eSIM国内首次商用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