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三星、小米们的焦虑:下一个换机潮在哪里?
2018-03-04 18:41:1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振洲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用户认知的更改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但对电池问题「密而不发」的苹果,最终在一场盛大的舆论危机下,扭转了用户认知,「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千古名言在一家全球最佳的科技公司身上上演,即是对苹果的讽刺,也是对苹果的惩罚——
当苹果设备越来越耐用,当更换电池可以提高使用体验的理念深入人心,当 iPhone X 的巨大创新力在市场的跟随下变得不再诱人,未来的苹果面对如此残酷的市场环境,该怎么提升销量?
不止是苹果,安卓设备面临同样的危机尽管安卓设备不如耐用这件事情已经成为消费者共有的认知,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卓厂商的新品就能够完成更好的市场迭代。从 MWC 之后回看整个安卓市场,用户换机动力不足,将同样成为各大品牌应当面对的问题。
对用安卓用户而言,硬件配置的提升,是吸引其换机动力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但是,随着过去几年安卓手机硬件上的飞跃式的升级,如今硬件配置的吸引力正在不断降低。

「不服跑个分」的宣言如今越来越少
以内存为例。由于安卓系统本身运行机制,是所有被唤醒的软件都以活跃的方式停留在后台,且在中国市场还存在应用间相互唤醒的问题,使得手机本身运行内存的大小,直接决定了该产品在未来几年的使用体验,也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寿命。然而,智能手机的内存大小,已经陷入了停滞阶段。
2011年,小米发布首款安卓手机小米1,其运行内存为1G,随后,安卓阵营的内存大小开始不断提升。到2016年,安卓队列中品配置的另一典型代表一加,发布了搭载6G 内存的一加3,去年,一加又发布了最高支持8G 运存的一加5。然而,纵观整个安卓市场,运行内存并没有呈现整体大幅度的增长。MWC 上三星年度机皇 S9 系列,其运行内存也不过4G 和6G——与2015年维持着同样的水平。

三星新机 S9 系列,图片来自 The Verge
当然,内存价格的不断上涨成为个主流厂商不愿跟进大内存的原因之一,但是为了成本妥协配置,也证明了配置变得不像过去那样重要。
与此同时,今年骁龙845发布后,高通对于弱化性能存在感的做法,也证明着性能本身关注度的衰减。而另一个市场现象也从侧面证实了性能对用户体验的影响逐渐变小的事实。
根据调研机构 Counterpoint 提供的数据,2017年国内手机市场上,单品销量排行第一的手机是 OPPO R9s,这款搭载着中端处理器骁龙660的机型,售价却高达2799元,远不如同期发布的小米等搭载骁龙835、售价更低的旗舰产品。这一方面证明了 OPPO 营销策略的成功,另一方面却证明了硬件配置对大多数用户体验的影响正在不断拉低。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由工信部牵头、各大手机厂商悉数参与的安卓统一推送联盟已经成立,并且正在沟通制定统一的推送机制。一旦这一步能够有所突破,那么至少国内手机产品会在弱化性能配置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配置的意义将被进一步压低。

安卓统一推送联盟官网
也正是由于手机厂商关注到了行业发展的这一趋势,才在过去的两年内,将产品发展方向从性能,转向了工业设计。
然而,2017年,全面屏的风靡,让智能手机行业的工业设计达到了更高的层面,也这预示行业向着工业设计的瓶颈又走了一步。三星 S9 相对 S8 微小的更新幅度,便是最为典型的例子。除此之外,小米、华为等安卓厂商,都将面临工业设计进一步趋同化的困境。
当性能不再重要,工业设计没有突破,安卓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样也会被拉长。想来,用户的换机欲将不断陷入新低,各大手机厂商只有在「消费升级」的洗脑大潮下,用各式各样的营销手段吸引用户更新产品。在不断衰落的市场环境下,对于每一家厂商来说,都不是好事。
手机行业的拐点在哪里?2017年,手机行业最后的狂欢已经过去。2018年后,手机市场将会以更加冷静的姿态稳步发展。面临产品创新瓶颈、市场需求下滑,各大手机厂商,只能等待下一个拐点的到来。
从当前整个行业共同认可的趋势看,未来手机行业的拐点,大致有三个方向:
折叠屏、5G 和人工智能。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