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连“安卓标杆”三星也逃不出模仿苹果的怪圈? : 经理人分
2018-03-01 12:45:5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小米 Mix 的成功,是安卓阵营中的一次成功案例。在研发一款新品时,提出构想,升级技术,利用资源,最终拿出一款不妥协的产品,这样的节奏,最终必然收获的是认可。
曾经小米的宿敌,如今国内市场地位尴尬的魅族,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例。
2017年2月,黄章通过微博宣布,自己将重新出山,打造一款梦想机,迎接魅族的15周年。这一微小细节中可以窥探出,在魅族内部,并没有对未来几年产品的一个规划和前瞻性的布局,而是在企业陷入挫折时,凭借创始人的突然出山,用一年左右的时间,临时立项,打造十五周年这一纪念性的产品。
相比蛰伏两年一举成名的小米,和临危受命匆忙上阵的黄章,iPhone 十周年之际,苹果拿出的 iPhone X,在研发上耗费了五年之久。
去年十月,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维在接受《纽约客》的公开采访时,阐述了 iPhone X 的研发历程。 在谈到 iPhone X 原深感摄像头的 Face ID 和 Animoji 动画表情时,艾维说:“我们花了五年时间研发相关技术。”
这意味着,早在2013年,当人们还在为指纹识别而惊喜不已、各家厂商争相模仿时,苹果已经在思考接下来的交互方式。从当前三星、华为行业内的一线厂商开始研发、跟随苹果这一功能时,无疑证明了,苹果在前瞻性的创新上,受到了行业的认可。
但是,并不能由此就可以武断地认为,苹果在产品上就一定比安卓阵营强大。凭借软硬统一的优势,以及长期持续而平稳的研发节奏,苹果的确在一些方面比安卓阵营做的要好。但是,最近几年安卓阵营迅速追赶,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态度,用各种彰显个性的优秀产品,对苹果叫板,优秀如三星华为小米,也在拍照、工业设计等方面完成了对苹果的追赶甚至超越。
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现象是,安卓阵营在创新能力、研发投入和前瞻性上,依然稍稍落后于苹果。近日,外媒 Fast Company 评出的“2019年度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排行榜”中,苹果位列第一。看来,安卓厂商想要真正对苹果产生“吊打式”的威胁,还需要更多创新实力的加持。
不过,小新认为,不论苹果还是安卓,要想创作出令消费者感动的好产品,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握创新的三个维度。
创新的三个维度2018年,手机行业进入新的阶段,手机市场规模增长的不断放缓,以及头部厂商形成的马太效应,使得各厂商之间的争夺,进入了此消彼长的阶段。在这样残酷的市场环境下,只有拿出足够有创新力、足够强大的产品,才能够活下去。
而从过去几年智能手机产品的发展来看,创新大概分为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看竞品。这是众多手机厂商在创新能力匮乏的情况下,所不得已做出的发展模式。随着行业技术的成熟,跟随竞品已然被认可的创新点进行借鉴和模仿,虽然看起来略为尴尬,但不失为一个发展方向。当年的指纹识别和如今全面屏的风靡,显然就是各大后来者对于竞品,或者行业趋势的跟随。
第二个维度,是看用户需求。在这一个维度,技术不再成为追逐的核心,其本质只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比如用户需要好的拍照效果,三星拿出了“可变式光圈”,华为据说要将徕卡双摄升级为徕卡三摄,谷歌 Pixel 系列则用算法弥补硬件的不足,硬是凭借单颗摄像头傲视群雄。无论技术如何,满足用户需求是根本。
这一维度下,手机厂商不再跟随市场和竞品的节奏来调整自身的产品,而是通过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竞争壁垒。显然,第一梯队的手机厂商,都在这一条路上摸索前行。
第三个维度,是创造用户需求。智能手机之所以在十年之内能够发展到如此地步,乔布斯的神话般的传说俨然是功臣之一,其“用户”至理名言更是掀起了追随者的崇拜:
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
只不过,乔布斯逝世之后,这样的产品再也没有出现过。即使是如今被媒体评为最具创新力企业的苹果,iPhone X 本身也同样引来了争议,有无数消费者质疑苹果新品在体验上的不足,可以说,尽管苹果依旧强大,却再也不是曾经的那个令人着迷的企业。
未来几年,随着产品之间竞争的加剧,必然会刺激第一维度的企业向第二维度前进,否则必然会面临淘汰。而第二维度的企业,也将在对第三维度的向往中,将自己的产品做的更优秀。
无论是安卓阵营还是苹果阵营,都应该用更强大的创新力,去给消费者构筑一个更好的未来。就像乔纳森·艾维在采访时所展露的产品观一样:
我们有一些想法,正在等待技术赶上来。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