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从“不将就”到“不讲究”,一加成了另一个OPPO

2018-02-25 09:38:16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秋军

【观点】从“不将就”到“不讲究”,一加成了另一个OPPO

今年6月,刘作虎在一加5发布之后曾表示,一加的春天在2018年。但是现在看来,这样的判断有些乐观了。

昨日凌晨,一加在美国发布了本年度的第二款新品一加5T,因为在发布会之前已经不止一家媒体发布了新机的上手视频,惊喜显然已经没有。

【观点】从“不将就”到“不讲究”,一加成了另一个OPPO

跟预想的一样,一加5T继续沿用了兄弟企业OPPO R11S的外观ID设计,除了logo不同之外,两部机型外观几乎完全一致。类似的情况,在今年6月发布的一加5身上就曾出现过。当时CEO刘作虎的解释是:“一脉相承的东西难免,但是的确好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继承呢?”

继承兄弟企业好的东西道理上没问题,但面对同质化严重的智能手机市场,本就小众的一加采用这种“继承”,对手机行业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对更多在小众市场挣扎的手机品牌有借鉴意义吗?

从一加变成 “OPPO+” ,利弊在哪里?

作为脱胎于OPPO的中高端手机品牌,一加承袭OPPO设计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大幅节约成本。

几乎每一个手机厂商在新品量产前都会准备数套设计方案,不断打磨、尝试、校验,最终留下最好的,所以智能手机在ID设计方面的成本极高。这样的资金及时间成本对于OV、华为这样年出货量上亿的头部品牌而言属于正常,但对于一加这类年出货量仅百万级的小众互联网手机品牌来说,显然难以承受。

简而言之,沿用OPPO的成熟设计,既可以将新机的市场风险降到最低,又能节省大量ID设计成本,节省的资金可以投入到品牌宣传等方面。

手机市场行业专家孙永杰对懂懂笔记表示:“一加选择沿用OPPO的设计方案最主要的还是出于成本的考虑,因为每一个企业都需要考虑产品的投入产出比。也许通过观察前几代产品的市场表现之后,一加发现全新的ID设计并没有带来其想要的回报,所以选择采用OPPO的成熟设计,在保证能拥有一定市场的情况下,还能节省一大笔研发经费。”

但是,在节省成本的同时,这样的选择也为一加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与专注线下市场的OPPO不同,一加的目标用户群体是那些更挑剔的极客群体,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更优异的配置,ID设计、系统交互、软件生态等方面也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所以,对于一加如今这样的全面复刻OPPO的举措,他们会买账吗?

在6月份发布的一加5,就曾因为放弃独立设计,使用与OPPO R11相同的设计和过分类似于iPhone 7招致很多用户的吐槽。在一加一直作为重点的欧美市场,当地知名科技媒体The Verge就刊文指出,“一加5就像是把一加3塞进了iPhone 7里面。”

这样的举动,被外界普遍解读为“个性十足的一加也终于向大众市场妥协了”。而连番的妥协也让一加在忠粉眼中从“不将就”——变成了“不讲究“。

当大家手上的东西变得一样,要拼什么 ?

追逐热点似乎成为不少手机品牌的共性,当一种成功的新设计出现后,不出几个月,类似的产品就会立刻跟上。从当初的曲面屏,到如今的全面屏皆是如此,毕竟追热点的成本和风险要远远低于创新。

不过,如此手机红海中,追热点、随大溜也是需要成本和实力的。特别是在智能手机市场马太效应日益明显的时候,小众品牌的“从善如流”恐怕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根据第三方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第三季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3.731亿部,其中三星、苹果、华为、OPPO、小米分别占据前五位。前五强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60%,并且它们各自的出货量均实现了同比上升。

【观点】从“不将就”到“不讲究”,一加成了另一个OPPO

强者愈强的现状说明,手机市场留给那些后进企业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刘作虎本人也曾表示,手机行业的品牌一定会越来越少,并且以前那些搞噱头的品牌基本上该死的也死的差不多,或者有一些已经正在死亡的路上。尤其是:由于供应链越来越集中,新的品牌冒头的可能性也很小。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