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回母校发表演讲:全班倒数第六但未曾放弃
2019-11-17 17:20:16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新浪科技
我后来觉得,其中有一条,因为我是从小有兴趣的人。我非常感激我的爸爸,他是一个热爱电子的工程师。我爸爸在我6岁的时候就开始逼我每个月和他一起阅读杂志。那时候家里一共三本杂志,一个是《大众科学》、一个是《无线电》、一个是《科学画报》。每次看杂志,我爸爸就跟我分享说,世界有哪些技术正在影响和改变整个人类社会。
有一次,我记得是1977年,也就是我6岁的时候,我爸爸看到《无线电》杂志上有张电路图,教大家怎么做一台电视机。我是亲眼看到他去买零件,去向别人请教。于是,我们家有了那个年代奉化镇上第一台电视机,那是一个9英寸的电视机。这个给我印象非常深刻,也让我一辈子难以忘怀,是他培养了我对电子的兴趣。
后来到1983年,我非常感谢奉化有个青少年宫办了一个兴趣小组,叫“无线电兴趣小组”。当时我就报名参加了这个小组,做了一个六管收音机。那时候很多家长不理解,你一个小孩子不好好把成绩弄好,反而去学习无线电这些东西,有什么价值。但对我们家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可以去理解整个电子世界是怎么运作的机会。
这种兴趣、这种求知欲,后来我一直终身保持。到现在,我每天晚上一有空会抽出时间来看三本杂志的摘要,一个是《Nature》自然杂志,一个是《CELL》细胞杂志,一个是《Science》科学杂志,然后去理解这个世界上那些创新的东西对今天的改变。
因为有这样一个兴趣,我在奉化中学的时候,也会在读书之余,在学校的电脑上用Basic语言写游戏程序。总体而说,我是一个比较不务正业的人,喜欢为自己的兴趣投资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后来我在工作中,看到很多人来网易工作,不是因为兴趣,只是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我有时候会很疑惑,你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种兴趣?你的兴趣又在哪里?其实今天,很多毕业生来网易找工作的时候,我发现在他们身上找不到兴趣这两个字。他只是说,爸妈要求,我想找一份工作,想稳定。
但是,这个世界上很多真正成功的人,都是兴趣驱使的。我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罗大佑的故事,大家知道罗大佑是优秀的音乐人、是歌手、是个词曲作家,但他其实原本是个放射科的医生。那时,我体会到了爱因斯坦的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今天很多同学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偏科是不是一件好事情?我自己很长一段时间也在思考今天的教育,因为我自己有一个比较痛苦的读书经历,我更希望我的孩子能够读得轻松一点、开心一点。我看到,我们的东西方教育有一个差异,中国很多课程设计,都希望你能够全面发展。但在国外,更希望你在某一个方面出类拔萃。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数理化基本是全班前三,但是语文一直不好,英语马马虎虎,所以并不是一个很全面发展的人。但因为对数理化有无限热爱,一直很受益。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