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俞敏洪:被公众误解不可怕 我如何消解焦虑?
2019-10-28 09:30:10 来源:腾讯科技 作者:安然
在民营教育领域,新东方的名气相当一部分源于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自带“IP”效应。2016年俞敏洪在电影《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中客串了一位英文老师,这为新东方节省了几百万的广告植入费用。
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强大的IP效应也会给新东方和俞敏洪本人带来不少烦恼。俞敏洪说过的每句话都会被拿出来反复琢磨、演绎,甚至是曲解,最后选择性的内化到每个人的认知体系当中。这时候,IP本源就可能被置于风口之中,近一两年不少颇有争议的“俞式语录”就是这样被发酵出来的。
对于这一点,俞敏洪有些无奈,但也表示理解。北大毕业的俞敏洪骨子里还是相信思想的“独立、自由、批判、创造” 。
俞敏洪理解的“包容”不仅表现在他的话语体系中,更体现到他对出走新东方高管的态度及子女的教育当中。
毫无疑问,新东方是教育领域的“黄埔军校”。仅从新东方内部出去创业且做得不错的教育公司就有上百家。其中,曾经的新东方高级副总裁沙云龙创办的朴新教育、前新东方执行总裁陈向东创办的跟谁学等都已上市。
每次高管的“另起炉灶”都会带走一批资源和名师,对新东方来说,无疑是割肉。但俞敏洪会从另外一个视角看待这个问题。“真正属于新东方的东西是拿不走的,即使拿走了也正常,在一个竞争的市场中,你不往里冲,别人也会往里冲,如果周围都是一帮你的小兄弟做成的优秀教育公司,你是不是会更加感到骄傲”,俞敏洪对《深网》说。
“我性格中也有缺陷,比如优柔寡断,情感过分丰富”,俞敏洪说。这种优柔寡断和重感情在新东方发展前期体现的更为明显。
“俞老师那一代的企业家重感情,把一个人安排在一个岗位上,如果这个人几年都没有出成绩,俞老师的第一反应不是撤职,而是把这个人先放在其他岗位再看看,他第一反应不会是这个人的能力不行,而是这个工作可能就是不适合这个人,没让他的长处发挥出来。但业务风口期是不会给企业和管理者试错机会的,过了就是过了,再赶上就要花10倍的力气”。 一位已经离开新东方的员工对《深网》表示。
“重感情,情感过分丰富”对以追求增长和利润为主的上市公司来说,或许不是好事,但另一方面也让人产生信赖,让部分人喜欢跟俞敏洪一起做些事情。
2014年,俞敏洪与盛希泰共同创办了洪泰基金,如今的洪泰资本已经形成了以“股权投资板块+综合金融板块+实业板块”为核心的三大战略架构。“洪泰做得比较大,主要是因为泰哥属于全资本产业链的全才人物,他能调动很多资源。我的主要精力还是在教育,不在投资”,俞敏洪对《深网》说。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