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手机南北之争:华强北凭什么碾压中关村?

2016-08-14 07:26:34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网络整理

  过去一年以来,手机战场风起云涌,厮杀惨烈。放眼全球市场,在科技巨头苹果经受瓶颈的形势下,中国品牌手机正在集体发飙。华为揭竿而起怒告三星,大秀专利硬实力;中兴遭受美国制裁依旧能在各种力量之下取得“松绑”和妥协,此外,OPPO、VIVO这对名不见经传的兄弟品牌,一夜间一飞冲天跻身至全球前五,出货量甚至热衷“用秒计算”。

  而纵观国内的手机市场,似乎可以观察到另一个有趣的现象。以华为、OPPO、VIVO为代表的崛起自深圳的手机本土厂商,在技术沉淀,以及渠道下沉上,都有较明显的耕耘,因此无论从出货量还是声势上,均压制住了北派的小米、联想等品牌,南强北弱之势明显。

  两地土壤,两处文化,这到底是什么原因?眼下国内厂商迅速壮大,大有接管全球市场的气势,在后智能手机时代,国内厂商要靠什么才能完成逆袭,逆袭成功后又要如何保住优势?

  靠刷脸刷出来的天下

  6月30日,当朋友圈都在若有所思地缅怀上半年的逝去的时候,VIVO在北京中国导演艺术中心压轴发布了上半年国产手机的最后一款新作—主打美颜自拍的X7。

  一周后,VIVO晒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首销24小时内突破25万台,平均每秒售出16.7台。

  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OPPO的出货量同比增长了153%,抢占智能手机市场5.5%的份额。同时,VIVO的出货量同比增长了123%,占据了4.3%的份额。

  当互联网“神兽”小米的增速不再一枝独秀,互联网销售的模式开始备受质疑,VIVO、OPPO、金立等在多年渠道中“养在深闺人不识”的选手则重新被拎出来视作学习的榜样。

  OPPO和VIVO的广告投放,看起来似乎是“疯狂”的。前者签下了杨幂、李易峰、杨洋、TFboys等一众年轻偶像,后者据说耗资2000万请来了韩国知名偶像宋仲基。同时,两者几乎把所有卫视与音乐、娱乐相关的节目都冠名了,而且都集中在热门节目和黄金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消费者产生了无所不在的感觉。据了解,OPPO和VIVO每年每家砸下广告费接近20亿元。

  VIVO高级副总裁冯磊向时代周报记者谈道,VIVO的目标人群是年轻人,所以整个营销策略肯定要围绕着目标人群展开。而代言人就是一个高效率的做法,而高价位、走高端路线,对品牌来说则是一个有利的投资。

  日前,小米宣布签下影视明星吴秀波、刘诗诗、刘昊然做代言人,启用明星代言,这对小米来说还是第一次。同时,华为也刚刚宣布了荣耀由吴亦凡代言,贝克汉姆大儿子代言华为手机,此前,金立还签下冯小刚和余文乐,都是有的放矢,希望能更迅速地画地圈粉。

  有意思的是,娱乐圈刷脸的功夫易学,但强大的地推部队如何组建、形成包抄,如何在渠道中刷脸,获得经销商的支持和消费者的口碑,才更具考验。

  三年前,正值互联网思维火热之时,OPPO曾请专家支招。但创始人陈明永经过一番深思后,反而认为OPPO不能过分强调互联网思维,而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随后两年,在众多手机厂商忙着做电商时,OPPO却花了很大的精力与经销商合作,深耕渠道。目前,OPPO零售终端(门店)的数量约20万个。而据金立向时代周报记者提供的数据,金立目前已经开拓了7万余个合作网点、5万余个专区、20万节专柜,拥有4万多名专职促销人员,以及1万名业务管理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去年开始,小米、乐视等品牌均号称要向线下发力。

  在采访中,OPPO及VIVO的企业高层均向时代周报记者表达同一个观点,即怕被市场捧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VIVO高级副总裁冯磊用上述八个字向时代周报记者描述道。

  研发专利成发展硬实力

  近期,华为向苹果收取专利费用,并在中、美两地同时提起对三星的包括涉及通信技术的高价值专利和三星手机使用的软件在内的知识产权诉讼,备受关注。除此之外,华为还同时对一家美国无线运营商T-Mobile宣战。

  国际知名调研机构IHS Technology中国研究总监王阳指出,以前国内厂商一直被迫打了很多官司,交了很多钱也有了很多经验,现在出击是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华为也积累了很多专利,不能只付钱不收钱,同时,打专利官司也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知名度。

  今年4月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2015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在备受瞩目的电子通信行业的专利排名中,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中兴、OPPO、华为、小米、奇虎,申请专利数量分别为3516件、3338件、3216件、3183件、2777件,联想1826件排名第七。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