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 OPPO:只谈「本分」不谈「互联网思维」,仅
2016-08-12 03:37:57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网络整理
可是 OPPO 并没有,指纹和自拍都没能出现在广告牌上的 R9 身边。OPPO 把所有的营销推广资源放在了一个点上,然后洗脑一样反复播放,就是那句我们所有人听到都会像被针尖戳中一般刺痛不适的话,「充电 5 分钟,通话 2 小时」。
OPPO 把最新的旗舰机铺满了站台广告和电视荧幕,于是我身边很多人以为 OPPO 手机只有一个型号,其实这也是 OPPO 在试错之后故意而为的。当多个产品线都要花很大的力气去宣传推广时,OPPO 发现钱越花越多,但效果却达不到预期。比如当超薄的 R 系列、旋转镜头 N系列和顶配旗舰 Find 系列并存时,OPPO 的形象便很难具像了。
市场能够接受的信息很有限,能记住的就更少了。于是,在去年大家纷纷扩充产品线全价格段布局的时候,OPPO 让人有些难以理解的「收缩」了。整个 2015 依靠 R7 系列支撑,居然也过来了,并且过得不错。渠道的支持在其中作用巨大,毕竟是互相持股你中有我的关系。
在 R7 上如此大胆且坚定让人看不太懂,但当 R9 这样均衡中略有惊喜的产品出现时,火力集中一下子就砸穿了市场。去年的 R7 系列一共卖了 1500 万台,今年的 R9 系列显然会远远不止。
面积越小压强越大,这个物理学原理厂商们一定都懂,但像 OPPO 这样用尽全力他们都还不敢。于是,从去年到今年能被全国人民倒背如流的手机功能点,只此一个。
如何在三四五线城市无孔不入?在上市的 88 天里,OPPO R9 卖出了超过 700 万台。考虑到它的售价在 2799 之上,如果我们算一笔帐,这款产品会帮 OPPO 赚到小米一年能赚到的钱。
小米去年的营收是 125 亿美元,假如我们取百分之十作为净利比例(以小米现在的估值市盈率也会超过 20 倍),那么小米一年的利润会是 75 亿人民币左右。而保守估计 R9 系列的最终销量是 1500 万台并且每台的净利是 500 元时,OPPO 用这一款产品刚好也能净赚 75 亿。
OPPO 在全国有超过 20 万个门店专柜,更恐怖的是它们已经渗透到了二三四五线城市和农村市场。一个国产机的操盘团队曾经跟我们讲述他们自己的经历,在产品和渠道都准备好的时候他们准备杀进农村市场,却发现 OPPO 和 vivo 早已渗透进去了。
从门店数量可以很清楚地发现,一线城市并不是 OPPO 的重心。OPPO 的想法是,一线城市加起来几千万人,其中苹果和三星已经抢占了相当部分的用户,从苹果三星口中夺食显然不太理智。
一位在天津从事手机行业的朋友告诉我们:「OPPO 和 vivo 在天津市每个月销量在四五万台左右,金立在两万左右,华为比他们要更多一些。」如果把这个数据和 R9 单款每个月将近 250 万台的出货相参照,大家也都很容易推导出一线城市不值得砸钱的结论吧。
端午节期间我在西安旅游,像西安、郑州、武汉这样典型的二线城市正是 OPPO 现在集中火力入侵的对象。二线城市整体的城市建设水平已经很高,这意味着繁华热闹的街道很多,区域大中型商业中心会远不止一个,这些都很值得「开店」。
不夸张地说,西安市里每个区的中心的每条街上都有不止一家 OPPO 的专卖店,甚至有的街被 OPPO 和 vivo 像玩五子棋一样开满了店。我沿着一条条街一直走,让人意外的是每家店的玻璃柜台前几乎都坐着正在开箱验机的顾客。
三年前,当我们谈论起 OPPO 在线下的策略,会脱口而出「主推」和「更高的提成」。因为更高的单品均价,在国产机大多只能给到促销员每台三五十元销售提成的时候,OPPO 每台的的销售提成都在 80 元以上。但那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在现在这个时代其实早已不奏效了,如今的线下渠道需要产品和品牌很强的支撑。
一位深圳的渠道从业认识告诉我们:「像朵唯这些边缘一些的品牌其实比当年的 OPPO 更粗暴,2000 元的机器给渠道的利润空间就有 1000,几年前这样的机器肯定卖疯了,但现在还是一样卖不动,推起来非常吃力。」
所以,「渠道逐利」并不是完全对应着每个月就能卖出去两百多万台 OPPO R9 了,二三四五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消费者真正的消费需求和真实的消费行为其实更值得关注。
在西安一家 OPPO 门店的门口,我遇到了两个正在纠结的小女孩,她们互相假装质疑着要不要因为 1600 万像素前置摄像头就买 R9 Plus。当然,最后她们还是下手了。我把同样的问题抛给身边的女性朋友,得到的答案同样几乎是一致的。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