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矛”与“厚盾”能否成就腾讯在移动资讯市

2016-06-15 12:10:20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互联网

  在猎豹智库发布的一季度新闻资讯类App排行top4中,腾讯系的资讯客户端占了两席。除了一贯强势的腾讯新闻客户端,去年9月低调上线的「天天快报」同样抢眼——在没有多少宣传推广的情况下,「天天快报」4个月内冲到APP Store免费榜榜首,更是凭借高速用户增长稳居“2015成长应用TOP30”榜首,且仍有高歌猛进之势。

  马化腾亲手锻造的“长矛”

  关于「天天快报」,有一个业内耳熟能详的典故,那就是马化腾亲自介入调整产品发展策略,并将其从原来的「快豹」改成现在的名字。「天天快报」的立项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曾经我以为,在已有腾讯新闻客户端的情况下再做快报,无非是对标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作作战略上的防御,但现在看来,快报被赋予了更大的使命。

  腾讯OMG(网络媒体事业群)似乎有意将天天快报与腾讯新闻客户端发展为移动资讯阅读的“双引擎”平台——腾讯新闻主打权威资讯,而天天快报则突出“有料”的兴趣化阅读,从而打造一个基于个人兴趣图谱的全面业务格局。

  

 

  在这样的战略框架下,腾讯新闻是盾,天天快报则是进击的长矛,承担着进攻差异化阅读市场的重任。

  用户对新闻资讯的需求,大抵有两种,一种是获取及时真实的消息,姑且称之为权威信息,另一种则是因人而异的兴趣阅读,暂且叫它个性资讯。

  在“泛资讯”时代,新闻已经基本丧失了稀缺性,也就是说没有哪家媒体抑或哪个平台能垄断资讯,或者独占什么重大新闻,再加上国内新闻业的现状,要想在权威信息上做文章并不容易。但权威信息的阵地又不得不守,毕竟这是主流和刚需,所以,门户新闻客户端都不敢疏忽,目前来看,拥有着丰富资源和深刻洞察的腾讯新闻占据着最多和最为活跃的用户,这块“守护之盾”,可谓厚重。

  相比于权威信息市场的尘埃落定,个性资讯市场仍是一片混战。今日头条率先竖起“算法”大旗,抢占了先机,紧随其后的一点资讯也想分一杯羹,天天快报的使命,显然是在这个混沌市场上取得如同腾讯新闻一般的压倒性优势。

  厚盾铸成,后方已稳,接下来就看天天快报这把“长矛”是否足够锋利坚韧,武功招式能否所向披靡。

  问题是,在如何实现“个性化”上,大家各有千秋,天天快报凭什么杀敌制胜?

  微信加持,内容淬火

  快报最让人羡慕的优势,莫过于与腾讯“内容血液”的一脉相连。虽然,目前天天快报还不能从微信公众号直接抓取原创内容,但未来,两者间的障碍一旦破除,潜力不可限量。

  而对于内容的培植,各家新闻资讯类APP都在抢占这一源头市场,例如,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等竞品都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去挖掘内容合作者,无论是媒体机构,还是自媒体作者。

  在这一方面,快报也不落后,试图与内容提供者建立更为深度和紧密的合作关系,“芒种计划”就是例证之一。

  今年3月,腾讯发布“芒种计划”,对于那些坚守原创、深耕优质内容的媒体/自媒体,腾讯将给予全年共计2亿元的补贴,而作者本身文章页上的所有广告收入,也将100%归其所有。

  现在看来,腾讯选择在惊蛰之前发布“芒种计划”,显然是有意为之,这样,在芒种——这个收获与播种并存的节气到来之时,就可以看到收获了。

  事实也是如此。3个月后,入驻企鹅媒体平台的媒体/自媒体数量从1.2万增长至6.7万,仅天天快报根据兴趣分类的垂直领域页卡就有119个。分成启动1个月,已有8959个帐号已获得6,649,051.9元。有159个企鹅号领取了原创补贴,平均每人10937元。如此算来,光原创补贴就分出去了173万之多。

  除了“芒种计划”,腾讯还会给年度活跃的自媒体颁奖,天天快报更曾与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达成深度合作,在学院奖平台寻找天天快报的广告创意。

  微信及企鹅媒体平台的海量内容给天天快报这把长矛填充了最好的材质,而与内容创作者的紧密合作,则给长矛平添了几分锋利。

  预判运营,料敌先机

  一柄锋利的长矛,也要在武林高手手上才能发挥效能,正如一桌丰富的食材,需要顶级的厨师搭配烹饪,才能做成一道顾客喜欢的佳肴。

  这个搭配烹饪的过程,就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和天天快报等个性化资讯应用所做的核心工作。当然,你可能还会听到很多种叫法,诸如“个性化推荐”、“兴趣分发”、“新闻运营”,但本质上,都是这么个事。只不过,今日头条主打“算法”,而天天快报则立足“算法+运营”。

  关于算法,天天快报的产品总监赵林在“MindTalk 线场”分享时,提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点。

  比如,在识别文章时,经常会看到很多奇怪的内容,有些文章经常会写一些很有名、很牛的一些大佬,但仔细一看,他并不是说写这大佬真正的去做了一件比较有意义的事情,而是可能偏一些心灵鸡汤,或者只是拿大佬的名字做 SEO 上的优化,这就要求算法要能识别标题党。

  再比如,在内部有一个“即时地”的标记,也会有一个常驻地的概念,就是用户经常出入在哪,在不同的地方发文可能会不一样。事实上,这种算法会综合时间、

  地理深知场景等诸多因素去向用户推荐内容。

  当然,现阶段的算法还停留在大量的人工规则之上,但未来的趋势,一定是机器的自学习,根据这些用户以及这些用户群的信息去自发展,这也就意味着,用天天快报这个产品的人越多,其推荐效果就会越好。

  算法之外,尚有运营,这种运营,来源于天天快报的预判优势,在我看来,快报至少在人和内容两个维度有自己的预判优势。

  天天快报只支持微信和QQ两种方式登陆,这意味着快报可以直接获取腾讯的大数据分析,从各个平台的历史互动数据来推导用户的兴趣及阅读偏好,从而获得对人的精准定位。

  内容上,快报可以根据微信的数据去判断什么内容会成为潜在的热门谈资,然后结合用户兴趣特点进行分发。

  快报根据预判对内容进行梳理,再根据人的兴趣图谱划分进行分发,这就是所谓的“新闻运营”。简言之,算法和运营就相当于武林秘籍,它能让快报这柄长矛舞动得更加灵活多变,更加游刃有余。

  毫无疑问,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已经打破过去传统媒体“居高临下”的传道授业感,这个时代的用户感兴趣的题材是那些真正有趣有料的内容,而未来的内容产品,必然是真正围绕着“人”的需求去整合资源,提供个性化推荐内容。18世纪初法国作家在恐慌古登堡革命引起的信息过载时曾提出一个乌托邦构想,那就是将与人类学习相关的知识浓缩成四本书,而如今,腾讯似乎想告诉我们,其实,只需要两款App就足够了。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