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面容ID推出快1年 那些面部识别的安卓厂商赶上否
2018-05-11 23:59:45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丽
今年刘海全面屏盛行
这显然是一句废话,但不知道诸位是否留意过,虽然安卓手机厂商从来没宣称自己采用类似苹果面容ID那样的3D结构光,但面部识别技术却是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当中:
2、安卓品牌各自面部识别又是否有所区别?
我们今天就做个简单科普。

一、苹果面容ID和安卓设备有本质区别
被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苹果面容ID和安卓手机厂商有本质区别。
相对概括的说法是,苹果靠屏幕正面顶部的一堆传感器来识别3D面部信息;而安卓厂商则大部分靠照片来建立面部信息点。至于差异在哪,我们先上一张图:

如图所示,苹果用了三个设备来完成面部识别这个动作,分别是:用来发射3万个不可见光点的点阵投影仪;能记录识别景深信息,绘制3D读取点的红外镜头;以及辅助红外光捕捉的泛光感应原件。
三者分工明确,点阵投影把三万个光点投射到面部的各个不同深度的位置;由红外镜头以及辅助泛光感应器来完成绘制一张带有景深信息的3D图形。这之后前置镜头还会定期辅助,进行可见纹理的合成。最终收集你的3D面部信息,完成录入和识别。这样的明显好处有两点:
1、红外光即使在外部全黑的时候也能使用;
2、 3D景深信息可以很轻易的识破平面的照片,提升安全度。
并且还有附加优势:泛光感应器和前置镜头的配合能细致的区分人脸的纹理肤色,不容易被“人皮面具”骗过。结构光的精度级别为0.1毫米,细节偏差不大。利用原深感摄像头和ARKit,苹果还能跟踪超过50块面部肌肉,我们看到的那个跟随人脸做各种表情的Animoji,利用的就是这一技术。
对比才会有区别,了解完原理不难发现:苹果用正面四个传感器才完成了人脸的识别和解锁;如果再算上距离感应器、前置扩音器等,关键部件有7个之多,所以要屏幕尽量大,又要面容ID,屏幕正面必须有刘海。
而安卓手机厂商正面刘海屏内构造基本为“前置镜头、光线感应器、距离感应器”,能够完成面部信息拾取的仅为一颗前置镜头,捕捉的也只有2D平面信息。所以问题也就来了:一个只能拍照片的镜头,是如何完成弱光解锁以及识别“照片解锁”的。
二、安卓厂商:硬件不够算法来凑
先说一下现实,虽然仅依靠前置镜头,但通过算法目前安卓厂商其实能够完成类似景深情况的识别以及弱光下的识别,不过绝对称不上完美。
上半年三星S9发布主推的功能动态萌拍,就能够完成面部表情的卡通画识别;而倘若你手头有台安卓新旗舰,黑夜拿起手机放在面前发觉也是能解锁的,并且速度似乎比苹果还快。

科普前,在这里还是要感叹:算法技术真伟大。
事实上人脸面部信息无论是3D还是2D都是能抓到清晰轮廓以及特征点的。这种特征点的细化和识别是目前识别判断人脸的基础。在这一点上产业进步神速,去年下半年商汤方面公开表示实现了从106到240个面部特征点的提取突破,而到了OPPO R11S这代发布,这一关键数据则被提升到254。
有了这样的特征点,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平面盗刷。以技术供应商旷视(Face++)举例,该家公司智能人脸识别解决方案有四道安全关卡,包括边框检测、像素或摩尔纹检测、反光、扭曲检测等十几种技术。不过目前看这种基于2D的防照片盗刷能力,只能称之为一般。
弱光识别相对好解决。随着前置镜头本身硬件能力的提升,其对弱光捕捉能力更强,保证一定的屏幕亮度,就能完整记录面部信息。换句话说,厂商只需要提高前置镜头素质就能解决弱光识别问题。
三、硬件解决是不是就更高一筹
我们说了这么半天原理,最终还是为了拿来做对比。如果按照“一分钱一分货”这个角度考虑,那么无疑苹果的面容ID似乎应该是加分项,毕竟其能够真正忽略光线条件;并且3D结构在安全性上更高,捕捉内容更细致。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