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华为“2012实验室”使命:十年砸4000亿聚焦基础研究

2018-04-28 20:11:2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振洲

华为“2012实验室”使命:十年砸4000亿聚焦基础研究

  科技进击之核:研发

  未来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无论是最近十年狂砸4000亿元用于研发的华为,还是近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转型技术型公司的BATJ,都在试图借技术之力实现弯道超车。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物联网……巨头们的赛道遍布各个领域。虽然与亚马逊谷歌英特尔微软苹果等每年近千亿研发投入的国际科技巨头相比,BATJ们差距明显,但它们已经迈出了“追赶”的脚步。

  对于中国的BATJ们而言,科技进击的号角已经吹响。真正的比赛,才刚刚开始。(张伟贤)

  在欧盟委员会日前发布的“2017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中,华为以104亿欧元的研发投入居于中国第一、全球第六。根据华为2017年年报,其全年销售收入6036亿元,研发投入897亿元,研发占据销售收入的14.9%。

  在4月17-4月19日举办的2018年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2008年到2017年十年间,华为累计研发投入达到3940亿人民币,预计未来十年会保持每年基于销售收入15%左右的持续研发投入,支持华为以创新驱动未来发展的战略。

  “2012实验室

  1987年,任正非联合5名合伙人以2.1万元启动资金创立华为,成立初期华为主要做交换机代理生意。在快速完成资本积累的同时,华为迅速地转入自主研发。

  30年间,华为成长为通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这离不开其聚焦主航道、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所带来的全方位突破。

  华为的财报从2008年开始披露具体的研发费用。这一年,华为销售收入首次突破千亿。根据财报,当年研发费用104.7亿,占销售收入比重为8.4%。

  2011年,华为的研发投入占比超过两位数达11.6%,这一年华为整合成立了2012 实验室,作为华为创新、 研究和平台开发的主体,以构筑面向未来技术和研发能力。

  在华为营收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的2013年,其研发投入为306.7亿元,约为销售收入12.8%。往后五年该数据依次为14.2%、15.1%、14.6%、14.9%。

  华为的研发主要分为面向未来的研究创新和支撑产品的开发投资。当前,超过15%的研发费用投入在面向未来的基础研究上,主要载体为华为2012实验室。据了解,2012下设中央研究院、中央软件院、中央硬件院、海思半导体等二级部门,也包括了分布在各地研发中心的2012下属实验室。另外近85%的研发费用投入在产品开发上,主要载体是华为产品及解决方案部及各业务部门。根据华为的组织架构,产品及解决方案部与华为运营商BG(事业群)、企业BG、消费者BG以及Cloud BU平行,产品及解决方案部为业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支持公司在商业应用、响应客户需求上的研发。此外,华为还与客户和合作伙伴设立联合创新中心进行合作研发。

  “我们要求基础研究费用的比例逐步增长到20%、25%,甚至更多,这是我们的目标。”华为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4月17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华为做到千亿规模以后,研发面临多路径,需要同时投入探索多个方向。由于是前沿的、多路径的,必须不断探索,才会有基础研究的费用和投资不断加大。在成本低的时候多做探索,决策要简单快速,定了方向再继续投入,有把握的时候砸足够的钱,一定要做出来。

  这被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形象地称为“先开一枪,再打一炮,然后范弗里特弹药量(意指不计成本地投入庞大的弹药量进行密集轰炸)” ——对于前沿科学,研发实行先“开一枪”,“让子弹飞一会”;看到线索再“打一炮”,只需要小范围研究讨论就能决定;如果攻“城墙口”需要投入“范弗里特弹药量”,由高层集体决策。

  徐直军此前曾表示,华为研发总数很大,放在任何一个业务上,似乎并不比别人大。4月9日,华为企业BG总裁阎力大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华为很多底层的研发有很强的可复制性。举例来说,手机所用的AI芯片将来也可以在企业市场面向物联网的端应用,不需要重复投入,他形容“现在业务部门与研发和2012形成一个圆圈,大家坐在圆桌上讨论未来产业的发展。”

  突围智能世界

  “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华为跟着人跑的‘机会主义’高速度,会逐步慢下来,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经到来。”任正非2016年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言称。

  2017年,华为发布了新的公司愿景和使命: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