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想“甩了”英特尔,容易吗
2018-04-15 16:43:1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秋军
需要再强调的是,单纯比性能上限的话,英特尔是无可厚非的霸主,尤其是标压和桌面芯片,更不用说开始堆核心的八代酷睿,而这里要比较的是超低功耗的芯片,而且是为超轻薄笔记本电脑设计的芯片,比的是限定低功耗下的每瓦性能。
现在,苹果已经开始考虑自行设计 Mac 芯片,这比 A 系列芯片难度更高,但到了 2020 年,谁又知道这枚内部准备已久的芯片面积有多大,能够塞进多少晶体管和组件,提供多强大的性能呢?而且也许不只是多核 CPU 内核,还包括苹果已开始自主设计多核 GPU,毕竟在定制环境中,苹果可以把更多传统 CPU 负责的部分转移到 GPU 上,利用 GPU 来加速处理更复杂的计算问题。
考虑到目前基于 ARM 的 A 系列芯片在性能上已可满足苹果部分 Mac 产品,特别是那些搭载 Core i3 或低端 Core i5 芯片的 MacBook 笔记本电脑。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新设计的 Mac 芯片非常有可能赶上 Core i7 或更强大的英特尔芯。至于是否真的如此,等到2020 年或更长远的未来,苹果自己会告诉世人答案。
自主定制芯片的优势
很明显,自主芯片的优势不少。例如 W 系列芯片为苹果的 AirPods 带来了强大的蓝牙技术,T 系列芯片为 Mac 提升了安全性和控制器相关功能等,A 系列芯片就更不用说了。自主定制的 Mac 芯片肯定也有助于苹果的新 Mac 产品脱颖而出。正常来说,自主定制的 Mac 芯片,首先苹果能控制性能和能效,再者可以在软硬件结合上会更出众,甚至打破 iOS 与 macOS 之间的屏障。
ARM 架构本身对移动设备相当友好,这意味着转移到 Mac 产品上可以设计成更高能效的芯片,续航更上一层楼。尽管英特尔的 x86 芯片也越来越高效,但在性能和功耗平衡上目前 ARM 依然更加出色,否则微软为何在有如此之多英特尔芯可选择的情况下,还毅然联合高通骁龙 PC 呢?而且还不断吹嘘其全天候保持网络连接的续航。
不过,在苹果的生态里,硬件始终是为软件服务。有了 Mac 定制芯片,苹果可以从一开始就为软件开发更好的芯片,而不是等英特尔做了再去适配。因此,最重要的优势还是在于闭环生态系统上的控制和大统一,控制一切一直是苹果最大的野心,包括软件和硬件的每一部分。硬件上,苹果不希望主板上的任何一个细小的零部件影响产品进度和成本,所以前段时间还能看到消息说苹果正在秘密研发的 Micro LED 面板。
换句话说,今天我们在 iPhone 上看到的一些领先其他竞争对手的硬件优势,诸如面容 ID 和 3D Touch 这类其他竞争对手落后的技术,很快在自主定制芯片的 Mac 上也将得到呈现,甚至因为芯片的深度定制和集成主板变得更小,苹果还能设计出比 Windows 阵营更出彩外观的 Mac 产品,进一步取悦消费者。而至于软件,由于 iOS 和 Mac 两个系统本来就共享了大量内核底层代码,如今在同样的 ARM 芯片架构之下,苹果大可不必为再分为两套系统,只需提供不同的 UI 工具基础即可。
当然了,一切听起来很美好,难道这就没有缺陷了吗?并非如此,苹果必须面对芯片设计上的大量问题,尤其是芯片的多样性问题,毕竟不是一枚芯片就能满足所有 Mac 电脑。当然,主要缺陷还是在于软件上,如果 Mac 完全基于 ARM 架构芯片,又如何向后兼容那些基于 x86 芯片编写的软件么?
芯片的广度苹果要如何解决?
首先来说芯片的多样性问题。英特尔是世界上做芯片最专业的巨头,一个架构可以切成多条产品线,定位不同市场收割利益。所以我们看到 Mac 阵营多款产品分别搭载不同系列的英特尔处理器,如 MacBook 用的是 Y 系列超低电压处理器,MacBook Air 和 13 英寸 MacBook Pro 设计的是 U 系列低电压处理器,而 15 英寸 MacBook Pro 是 H 系列标准电压处理器,更不用说还有 iMac、iMac Pro 和 Mac Pro 专门定位的处理器系列了。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