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手机在俄销量超越苹果获亚军,冠军还需要多久
2018-04-02 18:21:16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振洲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18年3月26日报道,《新闻报》援引零售商的数据报道,2018年2月,华为旗下华为和荣耀两个品牌的智能手机在俄罗斯的销量首次超过苹果,仅次于三星。
在俄罗斯智能手机市场,三星销量的比例达到24.4%,接近四分之一。而来自中国的华为和荣耀品牌智能手机,在俄罗斯的销量占比从2018年1月的14.5%升至2018年2月的17.4%。
在此期间,苹果手机在俄罗斯的销量占比则出现小幅度下降:从2018年1月的略高于15%,降至2018年2月的略低于14%。
华为发言人坦言,华为和荣耀智能手机品牌在俄罗斯的销售量稳居第三已经很久了,但是升至第二位还是首次。该发言人介绍说,华为旗下手机销量的增加得益于公司扩大销售渠道和产品线的做法。
回顾华为当年的国际化之路,可谓是一路坎坷。在《世界第一:任正非和华为帝国》一书中,我们就介绍了华为的国际化战略。
1996年下半年,当华为真正做好冲击国际市场的准备时,却面临一个战略抉择。到底是选择哪个市场作为打响华为国际化的“第一枪”,这个问题一度成为华为决策层一个十分关注,而且争论不休的焦点。
在讨论数次以后,华为决策层最终决定,复制中国本土市场拓展经验,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制胜薄弱环节的策略。这样的战略意味着华为率先从电信发展相对较为薄弱的国家“下手”,然后再步步为营、层层包围,最后攻占发达国家通信市场。
反观华为的国际化不难发现,最初的国际化是在1996年进入中国香港市场开始的,此后再从俄罗斯,再到非洲、南美、中东等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
这样的国际化发展顺序可以看出,华为的国际化战略优先考虑了通信设备发展较落后的地区,遵循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这就是被业界称为“农村包围城市”的国际化战略。华为正是选择了这样的国际化路径,给华为旗开得胜打下坚持的基础。
01 俄罗斯市场的稳扎稳打战略
正是在“农村包围城市”的国际化战略背景下,俄罗斯和拉美市场因此作为华为的国际化目标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1994年,华为就有意拓展俄罗斯这块蓝海市场。在这3年间,华为积极地组织了数十个代表团访俄,前后达到数百人次。其间,华为邀请俄代表团也数次访问华为。
在经过充分准备后,特别是在俄罗斯积蓄了3年的市场力量后,华为才发起冲锋。尽管如此,华为对能否打开俄罗斯电信市场,却依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华为与任何一个致力于国际化的企业一样,在拓展国际市场的初期,也走了很多弯路。根据华为当初的销售人员介绍说道:“1996年负责客户线的员工刚开始去的时候,一个地方一去两个星期,连个客户的影子都看不到,更不用说介绍产品了。”
1997年,由于俄罗斯经济陷入低谷,迟迟不能走出经济危机,加上卢布贬值、经济形势一泻千里。在当时,比如NEC、西门子、阿尔卡特等国际通信巨头纷纷溃逃,甚至还从俄罗斯市场撤资。
正是在没有对手的背景下,加上俄罗斯市场缺乏市场主角,这无疑给了华为一次难得“搭台唱戏”的绝好机会。
时任华为独联体地区部总裁的李杰,就是在如此条件下被派往俄罗斯市场的。据李杰介绍称,1998年,俄罗斯的天气倒是不冷,可是通信市场实在太冷了,而且紧接着发生的一场金融危机,使俄罗斯整个电信业都停滞下来。
李杰回忆说道:“有在打官司的,有在清理货物的,官员们走马观灯似的在眼前晃来晃去,我不仅失去了嗅觉,甚至视线也模糊了,那时候,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等待,由一匹狼变成了一头冬眠的北极熊。”
同年,作为拓展俄罗斯市场主将的李杰,几乎是颗粒无收,一无所获。除了与俄罗斯积极沟通外,就是告诉合作者,华为还在坚守俄罗斯市场。
1999年,经过一系列努力的李杰,仍然毫无进展,同样一无所获。在日内瓦世界电信大会上,任正非告诫李杰说道:“李杰,如果有一天俄罗斯市场复苏了,而华为却被挡在了门外,你就从这个楼上跳下去吧。”
听到任正非的指示,李杰马不停蹄地开始在当地组建营销队伍,将这些营销人员培训后送往俄罗斯的各个地区市场。
经过多方努力,华为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合资企业——贝托华为。在不断拜访客户中,李杰一行认识了俄罗斯一批运营商管理层,经过了解和频繁沟通后,华为与运营商的信任终于得以建立,形成了当时最主要的客户群。
在艰难的起步中,俄罗斯国家电信局给予华为一张只有区区12美元的订单。尽管如此,华为依然锲而不舍地坚持投资俄罗斯市场。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