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为什么美国没有对日本韩国的企业设置这么明显的非贸易壁垒?在美国政府看来,日本与韩国属于需要自己保护的政治盟友,在外交政策上甚至是对美国亦步亦趋。因此,美国政府没有太多理由担心日本和韩国的企业给自己带来国家战略安全风险。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政府顺利批准日本软银收购美国运营商Sprint,甚至放心美国军方和国家安全局这种核心部门采购三星智能手机订单的原因。
而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随着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经超越日本和欧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迅猛崛起,也给美国带来了潜在的危机和威胁感。这个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与美国截然不同的新兴超级大国,成为美国在政治、军事、经济和外交等方面最完美的“假想敌”。
“中国威胁论”在美国从来都不缺少政治土壤,而中国的迅猛崛起更助长了这种阴谋论。几乎每一届美国总统大选,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两党候选人都会拿对华贸易巨额逆差来说事,批评现任政府对中国贸易政策软弱。而国会议员和司法部门也热衷于炮制“中国间谍威胁”这样的夸张指责。
就在此次美国情报机构的国会听证会上,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再度提出了危言耸听的论断,声称中国正通过教授、学者和留学生,积极渗透美国学术界搜集情报,这给美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威胁。
实际上,中国企业在美国遭受政治壁垒的并不只有华为,只是华为不幸成为了最极端的靶子。任何一家中国科技、能源、矿石等战略行业的企业,在美国的收购、投资和业务扩张,都会面临美国政府更为严格的审查。根据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数据,中国公司在美国收购交易遭遇了最多的审查。
此次美国情报机构在国会听证会上点名的中国威胁企业也不只有华为,还有中兴。但中兴与华为的情况略有不同,使用高通芯片的中兴很早就进入美国运营商市场,凭借着多年的运营商合作,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第四大厂商。虽然中兴也曾因为伊朗和朝鲜出口问题遭受美国政府11.9亿美元天价罚金,但与美国运营商之间的稳定合作关系短期并不会受到影响。
华为不认同余承东
联想或许是在美国扩张最为顺利的中国科技公司,但其在美国发展过程中,同样遭受过美国政府的“安全问题”怀疑。虽然美国政府批准了2005年联想收购IBM旗下Thinkpad电脑业务,但在交易完成后,戴尔等美国竞争对手的确曾经利用“中国威胁论“试图影响联想销量。即便是八年后的2013年,美国、澳大利亚等五国情报部门依然被曝光禁止使用联想电脑。
但与华为不同的是,联想并没有涉及到通讯这样的敏感领域,也没有掌握芯片这样的核心技术,因此其受到的业务损失相对较小。此外,联想是一家公开上市公司,其管理层的国际化程度也是中国企业最高的,留用了大量在美国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本地高管和员工,更主动聘请华盛顿的游说机构,从而逐步化解了美国政府的担忧情绪,进而在2013年获准收购IBM的X86服务器业务。
联想电脑目前在美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四,仅次于美国本土三大厂商惠普、戴尔和苹果。至少在表面上,美国政府并没有对联想实施非贸易壁垒。
与中兴和联想相比,华为在美国政府的眼中则更容易遭受嫌疑和封杀。华为的业务横跨通讯设备、服务器、芯片与智能终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中国实力最为强大的科技企业。而且华为是一家非上市公司,始终保持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无论华为怎样重申自己产品不存在安全问题,都很难得到美国政府的信任。
那么华为手机在美国还有多少机会呢?虽然公开市场的出货份额仅有12%,但随着运营商全面削减补贴,合约机的吸引力也在不断下滑,公开市场的出货量近年来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年出货量也超过了三千万。如果华为足够出色,那么一样可以在公开市场的高端领域证明自己的产品竞争力。这也是华为终端在美国目前唯一可以深挖的市场空间。
有趣的是,在余承东指责“美国竞争对手搞鬼”之后,华为负责公共关系的高级副总裁陈黎芳随后表示,华为并未授权余承东代表公司评论美国,也不认同他的观点。“因为不接受我们就批评对方是不对的。我们只能更努力,保持我们的开放性和透明性。目前,美国政府虽然没有选择华为,但只要美国政府愿与华为沟通,华为愿始终对美国政府保持开放和透明的态度。”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