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撬动人与空间,社区新零售借物业再生新风口?

2019-01-08 12:03:49 来源:歪道道 作者:王冬梅

物业前置仓作为新零售改造仓储物流的一种创新,其实更大的前景在于成为社区便利服务的“基础设施”,这样便可链接到家服务的多个平台,从而提高渗透率。

社区新零售“基础建设者”的机遇与挑战?

流量、物流、支付、物业和技术,五大关键基础设施的突破共同促进了新零售的发展,虽然目前来看,这更像是阿里、腾讯、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承包”的战场,但具体到社区的零售场景,模式多元的创业者们未必没有机会。尤其是物业本就属于基础设施之一,社区便利服务商撬动物业,改造的正是新零售的基础设施。

一心生活的物业前置仓可以算是其中的一种尝试,不过这种模式依赖与物业的密切合作,随着不断有物业公司亲身试水社区新零售,一心生活的商业模式一旦走通,物业反过来是否会截断与第三方的合作而进行照搬,成了创业者新的顾虑。

短期内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我们看到,即使是大型上市物业公司或房地产巨头孵化的新物业,他们也更偏向于和第三方跨界合作。比如苏宁智慧零售业态店入驻碧桂园物业,远洋亿家的亿街区与缤果盒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些合作都说明目前物业向零售业跨业,还存在巨头都不轻易尝试跨越的鸿沟。

至于原因,零售技术和相关人才的匮乏、业务积累的巨额投入,都是阻碍因素,更何况房地产和物业公司都在寻求轻资产运作模式的转型,更不愿意自营零售业务。

当然,第三方社区新零售创业公司的涌入,不可避免地加剧了行业竞争,但以物业为关键节点的新商业模式,较社区团购、社区生鲜店的一个明显竞争优势,在于其补足了新零售的服务渠道。这不仅仅表现在定位、体验和消费人群的错位和互补,而且高频服务品类和一站式的综合场景相互配合,有着更高的渗透力。

对苏宁小店、盒马鲜生和一心生活简单做个对比。同样是面向社区固定消费人群,苏宁小店的商品倾向于日常快消、关东煮豆浆等早餐,品类更靠近传统便利店,一心生活则提供家用清洁工具租赁、鲜花预定、公益健身器材、公益图书角等便民服务。前者智慧门店的落地成果尚未验证,后者能更直观看出用户流量和体验的升级。

盒马鲜生面向一二线富裕阶层,从目标人群即可与一心生活区分,但相比鲜活水产、肉类的刚性需求,一心生活的日常快消同样高频,并且可实现高频带动低频的联动。

在一心生活商业模式铺开的过程中,物业在新零售布局中的独特作用也借此发挥。

物业挖掘社区商业曾一度受阻,一心生活所提供的零售解决方案,其实也是物业的机遇,当新零售主体反向加持物业的增值业务,同时物业核心资源被注入新生商业模式,这未尝不是一种共赢。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