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撬动人与空间,社区新零售借物业再生新风口?

2019-01-08 12:03:49 来源:歪道道 作者:王冬梅

Pexels9

配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2018年新零售的竞争角逐已经出现明显分化和清退:无人货架年关难过、风口转凉,无人便利店深陷困境与质疑,永辉“兄弟”分治,而与此同时,社区团购风头正盛,盒马鲜生一年之内新增100家店,新型社区便利店依然方兴未艾。

资本潮涌推动新零售创业一波波兴起,这一方面固然印证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内在活力和创新,另一方面从宏观上看,新零售的探索正从技术加持偏向社区等线下流量入口,盒马鲜生、社区团购以及新型便利店都是例证。

不过在与新零售理念结合后,社区虽已成为重要的价值洼地,但无论社区团购还是京东便利店、天猫小店,他们的核心优势倾向于获取宝妈或者是原本电商的线上流量。在社区、消费者和便利服务之间,一个关键角色往往被忽略,即物业。他们手握社区流量和线下空间,同样是这场社区新零售改造的重要一环。

借用物业撬动消费者、消费场景,能否创造另一个零售风口,成为当前新的试炼和机遇。

掌握社区流量入口的不是宝妈,而是物业

围绕社区新零售,就不得不提及社区团购,在2018资本市场大幅紧缩的状态下,社区团购掀起的熟人生意模式,俨然取代无人货架成为资本的宠儿。据不完全统计,8月以来至少有15家社区团购完成总额不低于45亿元的融资,有看好者预测今年3月将迎来融资并购的爆发期。

社区团购最大的优势是利用宝妈的社交流量,切入二三四线城市的社区消费需求,但在他们还未进入融资烧钱的混战高潮之前,这一核心优势却率先暴露出弊端,或许将影响社区团购形成真正的风口。

抛开供应链的固有缺陷,创业者争抢宝妈资源,侧面说明了其流动性和管理不确定性的难题。一方面,大部分社区团购聘用团长的模式是佣金制,收入全靠提成,这导致她们从小平台跳到大平台的“叛变”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大批宝妈选择重返职场,不再做社区团购。

所以,社区团购的创业者已经开始寻找稳定性相对较高的人群做团长,比如居委会工作人员,而从这个角度出发,物业手握社区户主资源,是最为稳定的流量入口。由此看来,若是开发物业在人货场上具备的独特资源,所形成的商业模式在流量上实则是宝妈的大幅升级,更何况针对闲置空间、点位出租以及推广活动,物业也能在新零售场景上发挥更大价值。

物业与新零售的结合已经出现一批先行者。截至2018年12月初,已经上市的物业企业超过100家,其中在香港上市的企业有8家。绿城、恒腾网络、彩生活、碧桂园等物业公司,背景多掺杂互联网和房地产等多股势力,他们对社区便利店的尝试,在新零售竞争中具有典型的商业参考价值。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