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2015年手机市场精彩大戏 疯狂背后的逻辑
2016-08-12 06:24:19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网络整理
在高端这一阵地战上,小米的确比华为略逊一筹。在余承东的口中,荣耀品牌才是与小米死磕的主语,并不是华为终端。在2015年又一场阵地战中,华为与小米再度短兵相接,急先锋正是荣耀手机。
天猫最终选择了谁也不得罪的方式公布最后的成绩单:2015年的“双十一”,小米天猫销售额约12亿元,其中手机占7.4亿元(其余为电视和配件),销量约103万台,客单价718元,手机销量第一、销售额第三。荣耀手机天猫销售额11.23亿元,销量93.72万台,客单价约1200元,手机销售额第一、销量第二。
如果我们默认他们都没有刷单,或者把刷单看作一种市场能力的话,这个成绩单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同样都是互联网品牌,荣耀的客单价要高出小米482元,这几乎相当于一部红米2A的价格。在最后时刻,临近“双十一”结束的最后2小时小米发放无门槛使用的50元立减优惠券,用券后红米2A售价仅为449元。
对于这个第一,华为和小米都是渴望的。在出货量方面,两家已经在各个统计数据公司的榜单上缠斗已久。由于统计口径、统计方式以及国内国际市场划分的各不相同,并不能给出2015年华为和小米究竟谁会是中国手机厂商中的王者这一结论。因此,天猫“双十一”的成绩单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样的渠道,同样的平台,同样的统计方式。
无论是手机销售额与荣耀差距接近4亿,还是最后的疯狂反扑,小米虽保住了销量第一的位子,却掩盖不住其进入下行风口的事实。
所以今时今日再提小米,余承东已是信心满满,他有理由得意,更何况这也是他压抑已久后的释放。当年别人都当他是“大嘴”四处放高射炮,这件事余承东到现在也颇有些愤愤,“这些话我不是今天说的,只不过当时别人当是吹牛。”
在余承东压力最大的 2013年,3岁的小米如日中天,全年手机出货量1870万台,增长160%,销售额316亿元人民币,增长150%。MIUI用户突破3000万,仅2015年12月当月就向开发者分成超过1200万元。而小米及周边产品全年营收超过10亿元,米兔都有50万只的销量。可以说雷军的三驾马车跑得正欢,雷军造就的不仅仅是手机业界神话。
将以运营商渠道为主的中华酷联格局一举掀翻,再把小米放入其中并称为中华酷联米显然是不合适的,小米的成功绝不仅仅是一个出货量可以比肩四大家就可以概括的。应该说,当时的小米最好地利用了智能手机普及期的人口红利——极致性价比的1999元的小米手机,让对苹果、三星望而却步,却又不甘心用一款运营商定制机的用户找到了归宿,而雷军又为他们找到了最佳的心灵依归:极客发烧友。当小米在性价比这条路上一路狂奔,吃尽红利的时候,余承东却遭遇了信任危机。
而那时华为终端自重装归来之后,一直在自我寻觅,设备厂商出身的华为注定了它的路径会和运营商走到一起。但华为,特别是余承东本人却极力想摆脱这种命运,自从他与终端扯上关系后,就不遗余力地想做“旗舰精品”,近乎一种执念,至今翻看余承东的微博都留有印记:
今天巴展第一天,接待客户间隙抽个空去看了三星、LG、DoCoMo的终端展览,很受刺激,我们在打造精品明星机型上落后太多了,这不是我们应有的做事风格!
这条微博发自2011年的巴展期间,从那时起做旗舰做高端机这件事一直徘徊在余承东心里。他2011年就任终端CEO,2012年初,华为就发布了两款手机P1和D1,开始了华为尝试高端旗舰产品之路。这两款产品谈不上成功,如果说P1凭借超薄作为卖点还收获了些掌声, D1基本就可以说是失败了。但认识余承东的人,都知道这个人身上有股子“轴劲儿”,认准的路他不太可能放弃,于是有了一年后全高清FHD屏幕、防水设计、一体化音箱和金属边框的D2——放到当年,新技术的采用并不比随后的Mate7差,但是3999元的定位不仅吓跑了消费者,也招来了同行的嘲笑:在1999元的世界里,跑出来一个奇葩。
如果按照今天小米和雷军的战略选择,余承东应该退守。但是他却选择继续走,不仅走还要走的决绝——对中华酷联来说运营商营改增政策的出台本应是个噩梦,但是余承东立刻跳出来说:砍掉多余的产品线,聚焦旗舰产品。对于运营商定机制机他几乎没有流露出一丝留恋,而今天的事实证明,这四家里华为恰恰是转型最成功的一家。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