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简史:“老鼠会”顺丰与“桐庐帮”四通一达
2017-08-07 13:20:51 来源:创事记 作者:王振洲

文/荣大一姐
2005 年之前,顺丰被人叫做“老鼠会”,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在深圳的办公室都藏在一个小卖铺的后面,从外面看根本猜不到后面有一个几百平米的仓库。
仓库的窗户用砖头封的死死的,大照明灯常年亮着,二三百个小工忙的汗流浃背,几个风扇呼呼转着也没什么用。
跟顺丰这个办公室有两站地的地方,是宅急送的办公室。宅急送在北京起家,跟顺丰的业务有点相似,但是人家做的是第三方物流,属于阳光生意,所以他们到深圳之后,租了两栋六层的办公室,楼顶上还做了一个超级大的logo,生意做的正大光明。
那个时候,王卫一定羡慕过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接着单的宅急送。
王卫一家在 1976 年移民到香港的时候,他才 7 岁,当空军俄语翻译的父亲和当大学老师的母亲,宁肯到香港做小工、做体力活也要离开大陆。
话说移民是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
果然 1993 年,王卫在广东顺德六杆枪成立顺丰的时候,好歹是一个正经注册的港资公司,有了一个开展业务的护身符。
桐庐人聂腾飞虽然和王卫一样都是印染厂的出身,但是他跟自己的工友詹际盛帮人送“报关单”时,几乎是住在了杭州到上海的火车上,他们为了躲开列车员的盘问检查,一上车就得赶紧躺到车座下面。
当时跟他们一起做快递的还有聂腾飞的妻子陈小英和小舅子陈德军,詹际盛后来跟聂腾飞分家,做了天天快递,是后话。
就说当时,他们在上海做出点眉目后,租下一间房子当网点,也不敢挂快递的招牌,更不敢在网点附近接收快件,因为怕被邮政的人看见。每次接发快件跟特务接头一样,要另一个僻静地方,约定一个接头暗号,暗中观察一会儿,没有异常情况了才快速的开车门装、卸快件。
陈小英在僻静地方接头的时候,还会被被那些去随地撒尿的人吓到,她开车跑出去几百米,一扭头,撒尿的人还在原地摇头晃脑吹口哨,他的尿在风中飘。
01
1992 年邓小平南巡之后,最先动起来的是外贸公司。之后的一年里,北京上海和深圳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外贸公司成立。据说有一阵子北京的工商执照老不够用,得从临近的河北借调。
外贸公司的报单业务,带火了快递公司。到 2000 年左右,全国已经有几千家快递公司,深圳有顺丰和dds,北京有宅急送和小红马,而上海这时候已经是桐庐人的天下。
聂腾飞看到上海市场大,就把自己的小舅子陈德军派到上海,慢慢挤走了詹际盛。
詹际盛走了之后也没离开快递行业,扭头第二年就创立了天天快递。几年后聂腾飞车祸去世,申通归了陈家兄妹俩,聂腾飞的亲弟弟聂腾云自立门户做了韵达。还有现在活跃的圆通和中通,也是桐庐人在当老板,甚至是后来被百世物流收购的汇通,最早也是桐庐老板。
当时没有什么桐庐帮的概念,都是在上海讨生活而已。这几年媒体弄清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后,才把“四通一达”和天天快递统称为“桐庐帮”。
上海本地的快递公司一开始是很看不上这些农民出身的泥腿子的,觉得他们学历低,素质低,管理上粗暴简单没有章法,从来没把它们放在眼里。
后来他们发现,这些桐庐出来做快递的比他们花头多。争客户,这些人能扔下脸皮赖在客户后面端茶倒水好几个礼拜;跟邮政斗,这些人敢前脚交了罚款,后脚就继续送快件,这边一个网点被邮政打掉5、 6 次,隔着几百米,就有其他人还敢偷着摸着揽件送件。上海人最后输的心服口服,地盘被桐庐人占了,有的老板干脆就跟着桐庐人干了。
同一时期,以第三方物流起家的宅急送看到快递行业的蛋糕大,就把业务也开始往小件快递上转,但是转的不太成功,在快递行业的知名度还不如当时北京另外一家叫小红马的公司做得好。
2004 年,在北京站稳了脚跟的小红马,野心勃勃想到长三角去碰碰运气,结果小红马的老板从上海回去之后,马上下了个决定:一定不能去趟华东区这摊浑水。
当时桐庐帮靠着加盟制在华东区疯狂的开点搭网,已经进入价格战阶段。同片区的快递为了争客户,敢把利润压到几毛钱。压无可压的时候,双方就干脆打一架解决。
当时很多快递配送车辆后面,都装着刀和铁棍,有友商来砸场子,操着桐庐话的两拨人就干起来了。
小红马的老板看了看这种血腥的竞争氛围,就安安静静的退守回了北京。也是这一年,在华南区diss了除顺丰外的其他快递后,dds也看上了长三角。不同的是,dds的老板郜伟到了上海之后却觉得:卧槽,我必须要到华东区,那里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啊。
郜伟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原来是深圳邮政系统的一个干部,具体的职位名称是“深圳邮局速递局总经理”,做了dds之后发表演讲稿,很热衷提“我不顾身家性命,和邮政封锁垄断展开殊死的搏斗”。
他从小就崇拜毛泽东,还在安徽农村时候,就有一个根深蒂固的理想,要建立一个幸福村:村上一排排新房,村口一个大牌坊,一条宽阔的大马路,还要一个繁华的商场,一个静谧的学校,一个整洁的医院,村民们度过这幸福美满的生活。
1997 年郜伟从单位辞职,特意选择 7 月 1 日香港回归开始自己的新事业,他在一间刚租好的办公室里,跟两个同伴做了庄严的事业宣言,创立公司第三天,立刻带着其他两个人去了趟井冈山,让大家接受革命精神的熏陶。
去过dds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家被毛泽东思想武装的公司。公司的墙上贴满了大幅的毛泽东画像,公司的战略是郜伟给制定的“发展纲领”,里面包含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样的公司章程。
平时公司用毛泽东思想开动员会,也特别喜欢给大家营造群情激昂,热血沸腾的演讲氛围。经常郜伟在台上讲的激动的直跺脚,下面的员工也听的激动的直跺脚。
郜伟还非常欣赏毛泽东“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精髓,在全国扩张时,dds一向是急行军风格,快速铺网点,然后再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压到对手来不及喘气就被灭掉了,可以说dds当时在几个地方打的酣畅淋漓,让郜伟的理论有了结合实践的机会。
所以到华东区看了之后,郜伟的战斗热情被彻底激发了。
2008 年底,他带了 5 个dds最尖锐的员工准备到上海大干一场。初期他们还是做的不错的,五个小伙子也很拼命,每天早出晚归。上海的气温比深圳冷,刚到上海没多久,几个小伙子就脸上生了着冻疮,屁股上生了痔疮,这些都没影响到战斗力,只用了 5 个月时间里,dds在上海一地的日接单量就暴增至 15 万件。
当时江浙一代的价格战本身已经杀红了眼,四通一达加上天天,还有其他现在已经消失的桐庐帮快递各有各的地盘,争客户已经争到同城 6 块的地皮价。
dds到了之后,首先打出“降价降价再降价,打造全国最低价”的口号,后来又提出“速度比最快的公司更快、服务比最好的公司更好、价格比最低的公司更低”,拿出了同城 5 元,甚至有时候 10 元 3 件, 2 元一件也敢接的价格。
在亏本运营的一段时间后,dds的资金链就面临崩断的危险。而这时候,桐庐帮还完全没有被打趴下的迹象,他们跟打地鼠游戏中的地鼠一样,这里打倒一个,别的地方又冒出一片。
郜伟从毛泽东思想上获取力量,桐庐帮则是从邓小平理论中寻找灵感。他们让快递员在一级加盟商下面再加盟,最终形成了两级加盟制。这就是大包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到底直营还是加盟,哪一个有优越性,桐庐帮也不争论,就摸着石头过河,把加盟制进行的最彻底。他们在扩张中发现一些网点发不起工资之后,干脆就不发了。dds不发工资就垮了,桐庐帮不发工资没事儿,反正收入靠业务提成 ,赚多赚少都是自己的。
当时国内的快递公司,因为资金问题或多或少都与加盟商参与,包括后来坚持直营的顺丰,早期也曾经依赖加盟商来开辟网络。
郜伟念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毛主席诗词,开始了代收货款的业务。
结果大量加盟商和快递员收了货款之后卷钱就跑,而dds对这些网点和快递员毫无约束。加上郜伟自己也指望着拿货款弥补快递费用,这种八个锅盖盖十个锅的事儿,没持续多久就彻底崩盘了,全国各地开始出现dds拖欠货款扣押快件的投诉。
从dds北上打华东之战,到dds倒闭,只用了不到 1 年时间。在距离 2010 年的农历春节只有不到一个礼拜的时候,郜伟以诈骗罪被拘留了。这个在深圳曾经让王卫很紧张过一阵子的快递公司,就这么没了。
看来搞经济,毛泽东思想确实不如邓小平理论。
但是都比什么理论都没有,只想过小日子强。那个被桐庐帮吓得退守北京的小红马,退回北京不久,就遇到桐庐帮北上,在利润越压越薄中艰难生存了一阵子后,于 2009 年 10 月 1 日,新的《邮政法》正式实施那一天,宣布退出快递业务。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