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amp兴衰史:当年装机必备的mp3播放器如何自毁
2017-07-10 17:50:11 来源:未知 作者:易采站长站
(原标题:Winamp’s woes: How the greatest MP3 player undid itself)

(很多人对Winamp情有独钟)
对当下的人来讲,说到听音乐,许多人会想到在音乐app上编辑歌单,然后在户外随时随地地享受心爱的歌曲。苹果用户或许还会使用iTunes和Apple Music。但在移动互联网到来之前,人们用另一种方式享受音乐。在MP3 时代,有一款名叫Winamp的“装机必备”软件。经历了风靡与落寞,当这款软件在 2013 年 11 月宣布关闭服务,科技媒体感叹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MP3 是一代人的音乐回忆,如今人们已很难想象在高品质压缩音乐出现之前是什么情形。但是,曾有那么一段时间,即便MP3 格式已经成为主流,管理、翻录和回放个人音乐收藏仍然是繁琐和令人沮丧的体验。
直到 1997 年 4 月 21 日Winamp这款软件诞生了。这是第一款可自定义皮肤的MP3 播放器,软件启动时那句“Winamp, it really whips the llama's ass!”堪称后来酷狗等一众音乐软件口号广告的鼻祖。在上世纪 90 年代末,Winamp是音乐爱好者必备软件。软件推出后一夜成名,原本默默无闻的开发公司的价值也水涨船高。 1999 年 6 月,Nullsoft被美国电信巨头AOL以 8000 万- 1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成为AOL旗下子公司。然而后来事实证明,Winamp的创新也在嫁入豪门的那一刻不复存在了。

(随着Winamp播放器的流行,“Winamp, it really whips the llama's ass!”成为全世界音乐爱好者耳熟能详的洗脑魔句。这句话直译成中文为“Winamp,狠狠抽打美洲驼的屁股!”原意不详。有外国网友解释称Winamp开发者是典型的书呆子程序员, 90 年代的美国程序员会用“llama”讥讽他们看不顺眼的人。需要注意的是,后来美洲驼也成为Winamp发行公司Nullsoft的吉祥物。)
2012 年Winamp低调迎来 15 周年纪念,本应喜庆的日子祝贺声寥寥无几。好像互联网早已遗忘了那句曾给无数人带来欣喜的怪异口号,人们也不再记得软件背后的那家公司本有希望变革数字音乐产业。这么说并非夸张。Winamp高开低走,因管理不善而错失了时机。后来乔布斯带领苹果完成了本可以由Nullsoft完成的事。
“如果没有AOL收购后的不当管理,Winamp完全有可能站到如今iTunes的位置上。”Winamp的第一任总经理、也是第一个雇员Rob Lord说。
Nullsoft不甘沦为平庸的软件公司,创始人的年轻气盛与AOL老成守旧的风格迥异,为日后的冲突埋下矛盾的种子。在被收购 1 年后,Nullsoft创始人贾斯汀·弗兰克尔(Justin Frankel)发布Gnutella并将之开源。这是一个功能精巧易用的文件共享软件,一时间成为人们在网上获取盗版音乐的利器,这让背后出资的AOL大为恼火。

(弗兰克尔在不同年龄段,画风迥异的两张照片)
2004 年初,滚石杂志将Nullsoft创始人称为“世上最危险的极客”,然而这样的人并不适合AOL。果不其然,Frankel在同年辞职。他在自己网站上表达初衷:“对我而言,编程是一种表达自我的形式,而公司却对它多有牵制。我个人对这无法接受,因此我只能离开。”随后这段文字又被删除。
Winamp的更新并未停止: 2010 年,AOL将它带到了时下兴起的安卓手机平台,并在 2011 年发布了Mac版本。Winamp为AOL赚了不少钱,有前Winamp雇员透露该项目在 2012 年仍能创造 600 万美元的年收入。尽管MP3 式微加上竞品频出,但Winamp在全球范围仍有数百万用户,大部分用户来自美国以外的地区。
有关Winamp这款一传奇软件的历史——无论好坏——都已被从官网上移除。曾经潜力无限的软件是如何浪费才华和错失机遇呢,下文一一道来。

(AOL在 2010 年推出安卓版Winamp)
快速崛起
如同大多数软件诞生的缘由一样,Winamp是原作者为了解决自己的一个痛点而编写的。 20 年前压缩音乐格式刚刚进入主流,播放和管理起来很不方便。
开发MP3 格式标准的德国科学家在 1994 年 7 月发布第一个编码器,三年过去,市面上竟然找不到一款真正好用的播放软件。于是弗兰克决定自己写一个。“Winamp提供了一种在电脑上简便愉快听MP3 的方式。它并非第一个MP3 播放器,但之前的同类软件对我而言太难用了。”他说。
早在Winamp诞生之前,市面上已有的音乐播放软件难堪大用。无论是微软的Windows Media Player或是软件大厂的RealPlayer用起来都像是一场折磨。这些软件体积臃肿,功能却乏善可陈。不支持播放列表,更别说视觉效果和自定义皮肤了。
Winamp在 1997 年 4 月 21 日正式发布,软件全称“Windows Advanced Multimedia Products”(Windows高级多媒体产品)。当弗兰克在第二年成立Nullsoft时,Winamp同时提供免费版和 10 美元付费版,注意两个版本功能上无任何差异。既然有便宜可占,还会有人花钱买吗?
事实证明,不仅有人愿意诚实花钱,还让开发者赚了个盆满钵满。“在被AOL收购之前,不停收到 10 美元的支票,每月能赚 10 万美元。”公司总经理Rob Lord说。
Lord同样是一位创意无限的青年才俊,他在大学期间和别人共同创办了Internet Underground Music Archive,这是全球首个正版在线音乐库,被认为是开创了在线音乐革命的先河。Rob Lord现今为自己的创业公司Sherpa.io工作,公司总部位于旧金山,与Twitter等科技公司相距不远。
Lord与Nullsoft的故事始于 1999 年 5 月。
“我的头衔是在线策略的主管,虽然我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除了编写程序本身,还有很多战略和战术决策。贾斯汀负责编程,只有他拥有权限访问源代码。我从商业角度审视产品,使网站盈利。”
如何让公司赚钱也是Lord的工作内容。就像上世纪 90 年代的创业公司一样,这涉及广告推广,有时候还包括与其他创业公司进行合作。Lord在将近 30 岁时从加州老家搬到亚利桑那塞多纳小镇,加入弗兰克尔的团队。当时 18 岁的弗兰克尔还与父母住一起。弗兰克尔的父亲老弗兰克也加入儿子的公司,担任法律顾问和首席财务官。
塞多纳小镇本地人口仅有一万多人,每年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塞多纳以其砂石在日出日落时的橘红色光芒闻名,吸引了许多徒步旅行与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同时也是灵修胜地。

(塞多纳吸引观光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据传这里是整个地球的灵气能量中心。这个说法被传的神乎其神,很多欧美灵修者相信这个小镇有神奇的灵感能量旋涡存在,塞多纳因此称为美国最具灵气的圣地。)
Nullsoft我行我素的风格与塞多纳独特的地理风貌不无关系。Lord回忆若在信息不充足时做决定,弗兰克尔会表现出一种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态度。他相信凡事自有安排。

(年仅 30 岁的Lord加入弗兰克尔,成为Nullsoft第一位雇员。)
待价而沽
Winamp推出之后迅速征服了所有人。在Lord加入Nullsoft之后的头两年中,Winamp用户数量从 1500 万飙升到了 6000 万,收购要约亦随之而来。
对方很少直接表示要收购,而是试探性地问:“你们未来有何计划?”不久Nullsoft估值被炒到接近 1 亿美元,这是一个很难拒绝的收购价。
1999 年 6 月,Nullsoft与Spinner一同被AOL以 4 亿美元的总价编入旗下。Spinner是加州一家流媒体播放器创业公司。创始人小弗兰克尔收到价值近 6000 万美元的AOL股票,他的父亲老弗兰克尔也收到价值约 1500 万美元的股票。
AOL将Nullsoft和Spinner整合为一个部门,Nullsoft成员搬到Spinner由车库改造而成的办公地点。交易各方都期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大事情。当时所有人都认为,AOL会在音乐产业上大干一番,说不定能打造出下一像MTV那样流行的事物。Spinner已经建立了成型的服务,拥有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同时Winamp又凭借优质软件聚拢着大量用户。
收购之初,Nullsoft和Spinner都不知道自己是和对方一起被“打包收购”。两个品牌的文化不同,为日后不和埋下伏笔。
起初,Winamp继续着良好的态势。他们网站每个月收获数亿的点击率,光靠投放广告,就已经能够带来十分可观的收入。
好景不长,问题很快显现。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