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吸金互助平台野蛮生长

2016-11-07 08:49:46 来源:未知 作者:易采站长站

TechWeb 11月7日报道 文/麻晓超

明星高管跨界杀入,资本追逐,新平台雨后春笋般冒出,用户量激增,监管约谈,种种迹象表明,“网络互助平台”行业的确在今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

“网络互助平台”,是最早源自国外的“相互保险”的变体,是当前监管环境下的一个阶段性产物。国内持牌的“相互保险”目前只有三家。“网络互助平台”的合法身份还没有得到明确认可。

早在“相互保险”牌照一牌未发之前,国内的一大批先行者担心错过发展良机,便以“网络互助平台”名义和模式开始探索。事实证明,风口上冒出来的平台们的确获得了出人意料的发展。

“(11月3日)被保监会点名的水滴互助还不是用户量最多的,目前公开宣传百万用户的互助平台至少有五家”,一位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士在谈到“网络互助平台”发展现状时向TechWeb表示。

另据TechWeb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5日,至少有两家2016年成立的“网络互助平台”宣称拥有超过300万用户,其中一家2016年7月份才上线。

对于“网络互助平台”的数量,目前尚无权威数据出炉,有调研机构年初曾预测今年底将突破100家,有“网络互助平台”创业者7月份曾预测今年底平台数将达300家。

c1055c2ef7c44c2a8ff94003f731f15e_th

差异如此之大的预测,“可能是因为行业本身发展快,新生、新死平台数量很高,”前述从业人数评价称。

“相互保险”的中国合法身份

“网络互助平台”是“相互保险”的变体,后者发展历史悠久,起源早于股份制保险。

简单地说,“相互保险”就是一群有着共同要求和面临同样风险的人自愿组织起来,定义好风险补偿的规则,预交风险补偿分摊资金,从而保障每一个参与者的风险损失。

与平安保险等商业保险公司相比,“相互保险”组织没有外部股东,由全体投保人共同所有,不存在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从国际上看,相互保险组织具有以下三个独特优势:一是投保人和保险人利益一致,能够较好地实现以客户利益为中心,并由客户参与管理,从而有效避免保险人不当经营和被保险人欺诈所导致的道德风险。二是展业费用较低,核灾定损准确度较高,可以有效降低经营成本,为会员提供更经济的保险服务。三是由于没有股东盈利压力,其资产和盈余都用于被保险人的福利和保障,可以发展有利于被保险人长期利益的险种,”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2015年2月谈及“相互保险”的优势时曾这样表示。

“相互保险”目前在国际保险市场仍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高风险领域如农业、渔业和中低收入人群风险保障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据国际相互合作保险组织联盟统计,2013年全球相互保险保费收入达1.23万亿美元,占全球保险市场的26.7%,覆盖人群8.25亿人,“相互保险”组织总资产超过7.8万亿美元。

我国“相互保险”起步较晚,《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2015年2月份出台,同年6月,保监会正式批准首批三家“相互保险”公司进行筹建,获批筹建的有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汇友建工财产相互保险社和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

其中,信美人寿由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发起设立,初始运营资金10亿元,主要针对发起会员等特定群体的保障需求,发展长期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业务。

“网络互助平台”爆发式增长

早在“相互保险”牌照一牌未发的多年前,国内已有先行者探索“网络互助平台”,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抗癌公社,公开资料显示,其于2011年上线。

“网络互助”,顾名思义,本应是互助行为,公益捐助性质,不是保险。其与“相互保险”的一个区别是,“网络互助”参与者实际上不能获得刚性赔付,平台方也没有兜底承诺。

而保险是保险公司基于保险精算进行风险定价和费率厘定,科学提取责任准备金,在赔偿给付能力和财务稳定性方面有充分保证。

“相互保险”监管法规出台前,看到风口的创业者害怕失去发展良机,以“网络互助平台”名义和模式开始探索,“相互保险”牌照颁发后,让行业更加意识到了“网络互助平台”行业的未来发展潜力。

此后的2015年下半年,尤其是2016年以来,在“网络互助平台”行业,明星高管跨界杀入,资本追逐,新平台雨后春笋般冒出,用户量激增。

2016年5月至7月,美团沈鹏、阿里高竞、海豚浏览器杨永智先后杀入,还将一批巨头资本带入场“背书”。“网络互助平台”行业受到资本追逐。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