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双11​遭警示 网络购物狂欢节变狂欢劫?

2016-11-01 17:11:04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蓝鲸TMT

  距离“双十一”仅仅不到半个月时间了。快递公司开始高薪招聘快递员,网络商家们也卯足了劲大干一笔。

  然而,就在近日,国家发改委价监局、北京市发改委价监局、东城区发改委物价检查所联合召开“双11”价格促销提醒告诫会,提醒经营者依法促销。禁止商家使用易误解的标价,并将打击虚构原价的行为。声称“全网最低价”、“市场最低价”,但价格表示不真实、不准确,没有依据等一系列行为将被重点防治。

  近几年,每逢双十一便是网络欺诈高峰期。一些线上商家借助所谓的购物狂欢节,对所销售的商品价格进行“明降暗抬”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一些商家会在节前一个月到两个月大幅抬价,给消费者造成一种“物美价廉”的假象。

  “便宜、省时、快捷”——诸如此类的线上购物的刻板印象,将一大批消费者圈在了互联网电商的怀抱里,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副教授曾在用五个月时间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取样后发现:线上线下的价格鸿沟其实是一种假象。商品的价格差只有8%不到,而非媒体鼓吹的30%以上。事实上,啤酒、手机、洗衣机和微波炉线上购买或更贵,某些商家会将线下线上进行区分,一些线下商品在线上压根找不到踪迹。比如男衣、男裤、男鞋、女鞋等品类。

  

 

  数据来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今年10月,国美在线将原价为5399元的Apple iPhone6 Plus 16G金色4G手机标价为“原价6088元,现在直降500元”,此外还有31项价格违法行为,被北京市发改委处以20万元罚款。

  2013年11月11日,淘宝网位于杭州的现场直播厅里,屏幕上的数字不断滚动,仅仅55秒,天猫商城的成交量就破一亿,2015年更是疯狂,不到一分钟,成交量突破十亿,仅仅12分钟,成交量就达到了100亿,从几十秒到十几分钟的时间内,消费者估计都没能真正想清楚自己是否足够了解这件商品。

  庞大的成交量背后,是中国网购军团的迅速崛起。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3.02亿,使用率达到48.9%,相比2012年增长6.0个百分点。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13亿,较2014年底增加5183万,增长率为14.3%。

  同时,从2009年的0.5亿到2015年的912亿,七年时间里,阿里成功将双十一打造了一个全国人民的全民狂欢节,然而,把控着流量入口的阿里,开始由裁判员向又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角色转变。在近几年的双十一中,我们不难发现,它几乎把所有的好资源都给了“亲儿子”天猫——搜索排名靠前、展位靠前,遍布在网站内的入口端。不少消费者甚至产生了一些错觉:双十一就是天猫办的,没淘宝草根商家们什么屁事。甚至在广告语中,我们看到的也几乎是清一色的“某猫双十一狂欢节,而非某宝的双十一狂欢节。”

  在这种尴尬局面下,普通的商家店铺怎么办呢?只能刷销量、刷信用、刷排名、或者从某宝店铺转型到某猫旗舰店。在双十一前,对于刷量这种现象,官方保持默许。既为商家赢得了销量火爆的假象,平台也赚得钵满盆满,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就在本月25日,国家发改委已经召开新闻发布会,见证阿里巴巴等8家企业签订《反“炒信”信息共享协议》,对利用交易炒作网络商家信用的行为进行专项整治。而本次则是国家发改委在一个月之内再度喊话,呼吁商家依法促销。

  阿里巴巴副总裁王明强表示,从淘宝网打击刷单平台的情况来看,刷单产业正成为诈骗的重灾区,这使得打击刷单迫在眉睫,“只有严惩刷单组织者,让其付出更大代价,才能遏制刷单、炒信产业源头,而由政府牵头建立的‘炒信’黑名单制度,加大了‘刷单’组织者的违法成本,将遏制刷单产业。”

  对电商平台而言,每一次重大节日都是一次品牌的洗礼与重塑。在发改委连发两道禁令的施压下,今年的双十一或许真正能蜕变为消费者的“狂欢节”,但同时也是网络商家们的“狂欢劫”。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哪个行业,终究要为合规而落地,野蛮生长了多年的线上平台,也不例外。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号:ftoul_520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