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牛法网郭世栈:互联网如何助力中国上市公司风

2016-10-27 12:11:03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互联网

  2016年10月23日,法制日报社、中国政法大学企业法务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中国高端法务平台——牛法网在京发布《2016中国上市公司法律风险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自2008年以来,每年发布一次,今年是第九届。该《报告》对2015年2747家上市公司的法律风险指数进行了测评。《报告》发布后,2016中国上市公司法律风险管理高峰论坛举行,牛法网CEO郭世栈发表“互联网如何助力中国上市公司风险管控”主题演讲。

  

 

  图为牛法网CEO郭世栈

  以下为演讲实录:

  刚才叶主任的报告和解读给我们展示了上市公司的法律风险。每个企业都有风险,一个公司完全合法做不到,风险也不可能完全消除。

  每个企业里管控风险当然是一把手的责任,具体的落实是法务管理者比如法律副总裁的职责。我们不是单枪匹马在战斗,我们有自己的法务部门、法律顾问和外部律师团,但是从今天开始,我们多了一个选择和渠道,就是创新的互联网法律平台。有一个统计,到今年8月底为止全中国有136家互联网的法律平台,牛法网是其中唯一一个定位高端的互联网法律平台。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程序的互联网法律平台怎么能帮上市公司管控法律风险。

  牛法网的定位是高端法务平台,是一个第三方平台。我们的屁股相对坐在企业这一边,更多的是帮助企业,帮助企业做什么?很多人会有疑问,在座的大公司,包括我们服务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法务部门。比如华为的法务部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法务部门,有七百多人。而很多大的央企,整个集团法务部门也都有一百多号人,同时有自己的外部法律顾问团队,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企业还需要第三方的平台?我们有些数据,可以给大家看下。

  我们从6月份正式推出到9月底,平台有2000多家注册的会员企业,其中有三四百家上市公司。全国各地包括海外有大概1000多个我们认证的高端律师,目前已经有60多个国家,中国企业常去的国家我们都覆盖得到。牛法网定位在5%的牛律师和5%的牛企业。律师我们是一个泛概念,其实应该是叫5%的法律专家,既包括律师,也包括大学教授、各个专业领域的学者,也包括在座的企业总法和企业法律顾问,凡是有法律技能和特长的人,能够为别的企业提供专业知识和服务的人。我们提供这个平台,把这些资源集合在一起统一为大中型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我们有些经营上的数据,成立三个月左右,有50个左右的成交项目,成交标的额有20亿,现在又过去了一个多月,数字还在增加。

  每个碰到我的人都会问同一个问题,你定位高端、定位企业、定位律师,企业为什么要找你?公司里的事可能80%法务部门可以解决,或者外部顾问可以解决,但有几种情况企业找专家和外部律师的时候是非常不方便的,我统一叫做长尾需求:第一是跨专业、跨行业,比如说互联网企业加传统行业,腾讯要做互联网医疗,突然发现他跟医院签的合同、跟医疗厂家签的合同不知道怎么审,连术语都看不懂,一旦跨行业就需要找医疗相关的律师,在座的很多大型公司有很多在互联网转型,涉及到互联网的合同就不会审。第二是跨地域,全国性经营的企业会有很多的事在内地发生,比如在青海被一个当地的企业给诉了,在东北辽宁有一笔投资,后来出了问题企业需要在当地起诉,或者找当地律师出个意见,涉及到异地跨地域的很多问题需要找本地律师,在这种情况下找北京、深圳、上海的律师,到了当地会水土不服。第三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也好,走出去得找当地国家的律师。第四是重大和突发事件,现有的律师是帮不上、够不着的。

  在这些长尾需求下,现成的法律顾问库里的律师可能不一定适合,这种情况下以前我们通过私人关系和个人朋友找。我相信在座的不管是企业法务还是律师经常会碰到这个情况,有很多朋友找我们说能不能帮我推荐一个人,我有时候一天接四个电话,要么让我帮他推荐律师,要么就是咨询。遇到搞不定的问题我们就要介绍他们找别人,作为法律人员经常要找别人帮忙介绍人,或者别人找我们帮忙介绍人,现在所有这些通过个人介绍的事情都可以通过一个平台做起来。我们的定位是把全世界的法律专家律师集合在一个平台上,这些人原来可能在某一个律所,也可能在某个大学里当教授,还有可能是某个企业里做法务,每个人打两个标签,地域标签和擅长领域标签,把所有人汇聚在一起,这个群体就成了中国“最强的法律大脑”。很多人说牛法网很牛,其实牛法网本身并不牛,而是因为平台上的人很牛,全中国最强最大的企业在我们平台上,全中国牛的律师很多都在我们平台上,这些人汇聚在一起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我们叫中国“最强的法律大脑”。

  那牛法网平台跟现在企业的法务、外部律师是什么关系?我们是做企业的补充律师库。这个平台跟法务没有冲突,跟现在的法律顾问也没有冲突,现有解决不了的我们做一个补充。当然很多人有疑问,你说你很牛,你的律师很厉害,怎么保证?我们开发了10维认证模型,有10个维度,认证筛选一个律师。包括过往的经历,做过什么样的案例,有些是看数量,我们平台上有一个律师做劳动专利的,打了2000多个劳动案子;有些案件数量不多,但影响力很大,我们平台有做刑事诉讼的田文昌,为很多全国知名的案子做辩护。比如,还有个有名的商标案,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改名了,原因是江苏有一个小伙子看了《非诚勿扰》的电影之后去注了一个叫非诚勿扰的婚介商标,他去告江苏卫视侵权,华谊兄弟《非诚勿扰》的出品方又反过来告他抢注商标。原被告三方有六个律师,开庭之后我们发现六个律师里有四个律师都是我们牛法网的认证律师。企业选律师的时候会有评分,有一个标准,这个律师为哪些企业打过什么案子,服务的客户做过的大项目等等。另外我们还加上互联网大数据,通过互联网大数据识别和验证。

  这些资源汇集起来之后,提供咨询宝产品给客户。咨询宝是什么概念?企业一年付一笔固定的咨询费,付了这个钱之后,凡是平台上认证的律师随便找,随便问。你找了哪个律师我们有一个计时系统,之后我们跟律师结算和付钱。有个什么好处?这里就可以解决很多大公司流程的问题,一个事情咨询某一个人,在公司也是采购,要走采购流程,签合同付费,很慢!这个流程走下来短则一两个星期,长则一两个月。很多企业就算了,要么不问,要么找朋友介绍问一下,欠个人情。现在的模式只要走一个流程,以后每次不管问到什么样的问题,问到什么样的人,只要平台上有的都可以随便问。即使不在平台上,你觉得这个人有需要可以推荐给我们,我们把他加到平台上。

  互联网思维是共享经济,是多对多,就像滴滴打车,站在大街上要去一个地方,我不知道是哪个车来服务,只要我在滴滴上叫一下,开来一个车帮我们送到目的地。对于律师而言,接受一次咨询挣不到什么钱,大律师根本不在乎这点钱,出个意见可能几万块钱他都不在乎,但是对他来讲我们平台有很多不同的企业客户来咨询,有点转化成案源,最后都变成了案例的积累。互联网的好处就是可以多对多,在你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获得。原来可能花10万块钱请一个所的一个律师,最多就是一个律师团队,在我们这里花同样多的钱甚至更少的钱可以请国内加国外上千人的法律顾问团。

  除了这个模式之外我们本身还有很多项目的对接,包括赛格、港中旅、华润、华大基因,有很多异地的项目,通过平台的方式,比他自己找方便很多,原因是我们已经有现成的律师库认证好了。比如在陕西我们选了50个左右的顶尖律师,有做房地产的、做租赁的、经济纠纷的、劳动的、专利的、刑事的,除了不同的专业,还有不同背景,公检法出来的、有些是律师协会会长,有不同的特色,企业找的时候不用现找。我们的服务模式是大部分企业愿意跟牛法网签,牛法网跟律师签。牛法网注册的是一个法律咨询公司,法律服务公司,签了一次之后就在客户的供应商库里,下次再有案件就不需要再走选择供应商的流程,大大缩短了流程。一旦某个项目找律师的时候,我们会推荐律师给你,告诉你这个人为什么好,为什么强,最后还是有客户自己决定。我们还会帮助企业砍价格,我们跟律师也是长期合作,不同企业都可能通过牛法网找他,是长期合作的关系。但对单个企业来讲在这个地方发生这类事情,三五年甚至十年只有一次,维护这个律师的关系没有意义,浪费时间,我们相当于把资源共享起来。

  牛法网成立一年多,从运行情况来看成交率非常高。成交率高,原因是有信任关系,牛法网有严格的认证系统,跟每个企业会有客户经理跟他常年打交道,本身就是长期信任关系,我们跟律师也有长期的客户经理联系,我们跟律师之间是长期信任,跟企业之间也是长期信任,信任关系是传递的。以前我们为什么要找熟人介绍律师呢,因为信任,现在是对朋友的信任变成对平台的信任。

  那么通过平台是不是成本增加了?客观情况是反而降低了。我们跟律师长期关系大概知道他的价格范围,长期合作他会愿意给我们一些优惠,我们是帮客户砍价,总体价格还是便宜。效率提高了300%,对于大公司,一个新的律师进来,从开始启动到最后认证签合同,一个月就算比较快的了,按我们的模式,我们省了筛选律师的时间,快速给你推荐,一般一两天,快的半天就完了,采购认证的时间也省了。互联网最终要给大家解决的是信息透明的问题,律师这个行业,法律做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没有太大变化,主要原因是信息严重不透明,我们除了要解决信息透明的问题,还解决信任的问题。一般人的理解是互联网不可信,这是指没有管理的互联网,管理好的互联网恰恰解决了信任问题,比如淘宝、京东。大家在需要的第一时间找到合适的资源,解决问题,这是大家最看重的。如果企业原有的律师顾问比做企业的左膀的话,我们牛法网的定位就是给大企业增加一个右臂。谢谢大家!”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