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500天,一位互联网创业者的濒死档案
2016-10-18 10:59:17 来源:未知 作者:[db:作者]
1 在这场持续了15个月的融资历程中,两个场景反复地出现在赖杰叙述的时间线里。2016年1月的年会,醉酒的赖杰情绪失控。年会前几天,赖杰把房子抵押出去,拿到一笔贷款。这一年,为了树熊活下去,所有人没有年终奖,管理层没有任何升职加薪。这个几乎从未喝酒失态的男人,忽然冲到台上,捏着话筒,反复地说“今年没给大家发年终奖”,声音哽咽。年会结束,同事送赖杰回家。他在汽车后座上,双目紧闭,捏着拳头,呼吸粗重,胸腔发出闷声,整个人止不住地颤抖。跟了赖杰4年的合伙人就在旁边,他想了很久之后说,“那种感觉,是不甘心”,他摸了一下自己的鼻子,情绪慢了一下之后随即恢复,中间有不易察觉的起落。寒冬是从股市开始蔓延的,直到创业资本市场也被卷了进去。去年5月份,股市一片惨绿,创业公司也不断爆出荒诞戏码,“双创”疯狂过后,开始反噬。一向出手阔绰的机构惊慌失措,纷纷收紧。因对资本过于依赖的惯性,不断有创业公司陷入资金断裂的困境。也就是这个时候,赖杰忽然意识到,市场变了,这个时候融B轮已经变成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然而,账上的钱在迅速减少,像一池漏了底的湖水,水面以可见的速度下沉。最紧急的时候,公司账上只有100多万,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老司机赖杰并非第一次触礁。2013年4月,树熊经历了诞生以来第一次危险时刻,当年的4月到5月,差点进入生死倒计时。那一次,账上见不到钱,人员从40多个裁到20多个,办公室的桌子空了一半。熟悉的感觉再度抓住了赖杰。树熊再次进入“生存模式”。首先是压缩成本。从2015年8月开始,停止所有新业务的拓展,控制规模,招聘直接停掉,很多非主要业务岗位也被裁掉,并且开始按月做预算,树熊再次进入以月单位的倒计时。到了2015年10月,整个公司的成本压缩了50%,从原来的200万降到100万。成本控制只能延缓死亡时间的到来,要活到融资那一刻,最重要的是有正向现金流。10月,赖杰启动Fitown项目,亲自带团队研发产品。在内部,这个新项目被称为蝎子计划,寓意 “蝎子甩尾”、绝地反击。加班加点一个半月,Fitown做出来了,“功能简单,产品也很粗糙,但可以卖钱”。蝎子计划寄托了树熊和赖杰几乎全年的希望。第一个月入账100多万,看起来不错。但新年已经临近,留给2015年的时间并不多。最终,蝎子计划完成了近400万的销售额,虽然创造了全年最高纪录,但离实现盈亏「平衡仍很遥远,“绝地反击”的愿望搁浅,树熊依然笼罩在死亡的阴影里。2015年下半年,赖杰常常在公司楼下走来走去,一个人对着手机的录音功能说话,想到什么说什么,事无巨细,但更多的还是怎么让树熊活下来。晚上焦虑得睡不着,他开始听《明朝那些事儿》催眠,在等待B轮融资的煎熬里,他听完了全部,整整7大本。
暂时禁止评论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