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为使能者的华为,如何用云撬动行业数字化转

2017-04-12 14:01:05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I/O」

  一年一度的华为分析师大会已经成为观察中国这家最大「创业公司」(未上市的公司)未来动向的最好窗口。如果细心去看过去十三年华为分析师大会的宣传语,不管是 2014 年的「共建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还是 2015 年的「开放式创新」,抑或是 2016 年的「全面云化」、「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等等,宣传语变化的背后同时也是华为对于自己、以及对于行业发展不断思考的总结。

  而随着这几年整个 IT行业的快速发展,包括运营商在内的 ICT 企业,其数字化转型、拥抱云计算已是大势所趋,然而从哪里开始?又如何避免新技术变革带来的「创新者窘境」,也成为一道摆在华为面前以及整个 ICT 行业面前的命题。

  这份总结思考到了 2017 年,被浓缩为四个单词:「Go Digital,Go Cloud」。对此,华为副董事长、轮值 CEO 徐直军的解读是:「华为坚持做多联接、撑大管道、使能行业数字化的战略..... 云服务已经成为了一个基本的商业模式。2017年开始,华为以公有云为契机,强力投资打造开放、可信的公有云平台,并构建 Huawei Cloud Family。」

  这也可以被看作是华为 2016 设定的「全面云化」战略的延续,并再次重申了华为在 ICT 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位置。而理解这个口号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包括运营商在内的 ICT 企业面临哪些挑战。

  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其一,新技术带来内部架构挑战。过去二十多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人类进入人人可连接的新时代,还直接催生了基于互联网架构的产品和技术。以当下最火热的机器学习为例,当互联网公司们已数以万甚至十几万的数据标签进行机器学习时,虽然掌控底层数据,但运营商们却也只能在用户基础数据的维度上构建几千个数据标签,如此大的差距也直接导致运营商的所谓智能化运营和服务几乎毫无胜算。

  再来看云。传统意义上,运营商们都习惯在以本地数据中心的做法服务当地用户,这种方式当然有其历史背景和技术背景。但在当下,这样的投资变得越来越不明智,不仅成本高昂(建设、运维、能耗),还无法实现灵活、弹性地为用户提供服务的需求。

  其二,新商业模式带来的业务挑战。语音、短信、数据(流量)构成了当下运营商的三大业务,然而这个业务体系已经非常脆弱。语音、短信已成过去时,数据(流量)的业务尽管增长迅速,但与「制造」这些数据的公司——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公司相比,运营商日益沦落为一种数据流动的管道,尤其是这几年的视频、直播的爆发,即便这类需要大带宽的业务,运营商也无法从中分的一杯羹。

  更进一步来看,随着 5G 时代即将到来以及越来越多物联网应用的成熟落地,数据流量生意也出现了新的变量。如果说之前的连接是人与人、人与物的连接,那么 5G 时代将迎来物与物的连接,这是一种不同于过往的连接方式,也将衍生出不同的商业模式。试想一下,5G 时代自动驾驶汽车对于网络的需求完全不同于当下人们上网看视频的需求,如何快速适应变化莫测的技术趋势,加速整个商业模式的升级换代,成为全球运营商们都要思考的问题。

  云服务撬动数字化转型

  而在华为常务董事、战略 Marketing 总裁徐文伟看来,全球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显而易见。徐文伟援引一份来自 GCI 2017(全球联接指数 2017)的报告显示,全球数字化进程持续加速,国家及区域在云计算领域的加大投资和普及应用,将为数字化转型提供跨越式发展的可能。

  换句话说,华为要用云撬动整个 ICT 行业的的数字化转型。

  事实上,正如徐直军对于华为「行业使能者」的定义,华为要将云服务聚焦在 ICT 企业数字转型的方方面面,从内部架构调整、运营以及外部的商业模式创新。

  第一,从运营商内部架构的角度,云服务的模式间带来企业内部架构和运维体系的全面优化。如上文所言,运营商传统的数据中心和「烟囱式」的业务搭建体系,已经无法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而基于云的思维模式可以帮助运营商实现硬件资源池化、软件智能化以及运维自动化。

  这其中,越来越的人工智能技术将给运营商的运维带来新的机遇。徐直军直言:华为不把人工智能定位为新业务,而是一种使能技术。这意味着,华为将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算法融入到云服务中,从服务客户的角度提升客户运维的效率。

  比如在不久前 MWC 上,华为发布的针对运营商骨干网 CloudBackbone 就是一个面向未来的云化网络——不仅能克服传统骨干网在不同地区数据中心之间传输的难题,还具备针对未来不确定业务需求的灵活性,从而能让将传统的烟囱式业务模块转化为「乐高式」业务模块,大幅缩短业务开发的周期。

  第二,从外部业务来看,视频与云业务将成为运营商的新业务。视频成为运营商的新业务并不奇怪,传统的 OTT 视频厂商对于 4K、8K 的解决方案有着天然的不足,然而用户的需求却在直线上涨,坐拥网络优势的运营商完全可以在食品领域大有作为。早前徐直军就公开表示:「话音时代为运营商带来8千亿美金市场,数据时代带来1.2万亿美金市场,视频时代可能再为电信运营商带来上万亿美元的市场空间。」

  另一个新业务增长潜力则是云。上月,华为宣布成立 Cloud BU,而就在外界猜测华为如何开展公有云业务的时候,徐直军在此次分析师大会上作了一番注解:

  华为打造公有云策略有点不同,希望打造公有云的Family,包括华为自己运营公有云,和运营商合作.... 同时,我们也会跟运营商一起聚焦重点行业,携手整个行业的伙伴,打造一个公有云的生态。基于这个生态,帮助各行各业的客户,实现其应用上云的迁移......

  对运营商而言,华为的公有云业务更像是自身转型的助推器,比如德国电信与华为在公有云的合作,就让德国电信实现了云业务的快速增长,成为其新的增长点,这个案例对于中国的运营商们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写在最后

  如果要给未来世界做一番概括或描述的话,「感知」、「联接」、「智能」或许是比较恰当的词汇,他们分别从设备、网络、云的骄傲度展现了未来社会应有的模样,然而迈向未来社会的征程并不属于某个或某几个公司,而是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通力合作的结果。

  站在 2017 年这个充满变革机遇与挑战的时间点回首,过去十年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红利渐趋式微,云计算带来的深刻变革正在开启,往前去看,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正在逐步成熟并落地,5G、物联网应用前途无量。与技术发展直接相关的,还有各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此时,横跨终端、网络与云基础设施的华为,未来的发展也格外引人注目,「华为定位自己是智能社会的使能者和推动者,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跟产业界一起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智能社会。」徐直军早已为华为规划了基本原则。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