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都在强调拍照,OPPO国庆期间“聊聊拍照”有何新

2016-10-09 15:39:27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尚吉刚

  国庆小长假期间,广州的小蛮腰电视塔、上海外滩的花旗银行大厦、北京王府井商厦等地标建筑的

  幕墙上,均打出了OPPO“电充满了,这次聊聊拍照吧”的巨幅广告。手机拍照,在2016年已成为手机厂商每次新品发布会必谈的重点,甚至是主要卖点,一张张与专业单反画质相近的样品,让人根本分不清是用单反还是手机拍成的,甚至一些厂商发出了手机拍照取代单反的口号。国产手机逢机必谈拍照的现象,是否意味着国产手机均到达了拍照的新高度?国产品牌的拍照之争,接下来将会如何演绎?

  手机拍照军备竞赛,有时只是赢了参数却输了画质

  一直以来,很多手机用户对拍照品质的认知,都只停留在像素数上,这和数码相机市场如出一辙。因此,很多手机厂商拼命提高拍照方面的参数以迎合消费者,比如在800万像素还是主流时,有点厂商已经推出了1300万甚至是1600万像素的手机,表面上看像素数是大跃进了,实际上因为CMOS面积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像素太过拥挤,成像质量和暗光表现反而产生了倒退,得不偿失。

  对于当下各大手机厂商均以拍照为卖点,其实也暗藏玄机。很多所谓的拍照黑科技,比如相位对焦、光学防抖、超大感光元件……其实都在相机的发展历史中出现过,决定画质的关键因素中,CCD或CMOS感光元件的面积、镜头进光量,单反或微单对手机摄像组件都是碾压的优势。

  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手机拍照性能再怎么发展,在参数上也不可能和专业相机正面匹敌,而且在体积局限的情况下,一味强调参数,投入产出比不一定合理,有时甚至得不偿失。所以手机拍照的真正价值,在于便携、便利、美拍等功能上,在于利用同样硬件基础上软件优化出更佳的画质,只拼参数不谈成像优化,就等于本末倒置,把手机拍照的优势忽视了,这么做反而是漠视用户真实需求。

  在手机拍照的竞赛中,有一些创新也是比较可贵的。比如OPPO当年推出可旋转摄像头的N1、N3,有效地解决了当时前置摄像头普遍像素不高、拍照不够清晰的问题,虽然OPPO不去做宣传,但OPPO拍照手机使用的镜头,通常是施耐德等光学巨头认证过的,在元器件的每一个环节都保持高质量,良好的硬件基础加上不错的成像优化,才为OPPO的卖点打下了实实在在的基础。

  

  国产手机拍照之争:拼参数拽名词只能沦为平庸品牌

  很显然,目前国产手机正在陷入“拍照惟参数论”的怪圈中,这也是拜一些厂商的宣传推广所赐,动不动就包装一些酷炫的名词,抛出所谓的n项黑科技,甚至欲和单反试比高。不但混淆了试听,也把消费者引导到错误的认知上——手机拍照究竟是要和单反比拍照素质,还是立足于把照片拍美?我认为,在有限的体积下,任何试图和单反比较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我和我的好朋友西门,对摄影都有点小烧,有段时间我们也热衷于玩单反镜头,把照片细节放大几十倍,然后对比谁拍的细节更清晰,谁的照片边缘分辨率更高……但这种追求清晰的拍摄手法,却不受爱美的朋友欢迎,因为能够看清毛孔或者色斑,只能放大面部的瑕疵,而不能带来美。

  而且,顶级的感光元件、镜头大家都能买到,各大旗舰的拍照参数其实都是半斤八两,想拼参数只能在营销文案上下功夫。而在同样的硬件基础上,能在软件成像调校优化上做到极致的厂商,才是真本事。

  OPPO拍照手机之所以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在于对拍照理念的理解——从把人拍清发展到把人拍美。在我来看,现在主流手机的拍照像素满足日常浏览、分享,已经毫无问题,手机拍照受制于体积和重量限制,镜头和感光元件的提升潜力虽有,但不大,至少进步空间不如在图像引擎和算法优化上。OPPO PI原画引擎2.0其实是一个分水岭,手机拍照理念更多地向用户真实需求靠拢。

  因此,参数军备竞赛很快就会过去,再好的营销文案和硬件参数,最终都要落在照片能否满足用户需求上,否则就会遭到用户用脚投票。而国产手机拍照之争的主战场,很快就会从参数竞赛转移到软件调校和后期优化上。

  手机的算法优化,是需要漫长的技术积累才能逐渐成熟,并不是花钱就能买来的。比如苹果的摄像头,在参数上一直不起眼,甚至是落后于主流,但得益于苹果在图像处理上巨大的投入,iPhone的拍照一直是标杆性的。因此,这场战争,那些没有技术积淀,只能靠拼硬件参数的厂商,将会第一批倒下。

  我想,目前的拍照飙参数、黑科技的乱象,是OPPO为何要在此时“好好聊聊拍照”的原因。OPPO拍照手机之所以在用户群中享有良好的评价,其实是多年的积累所致,OPPO的专利申请数量在国内企业中排名第四,正是直达用户真实需求的扎扎实实的创新,才让拍照成为了OPPO手机非常鲜明的一个标签,而之前OPPO推出的闪充,也是OPPO注重克服用户痛点的技术积累体现。

  

  国产手机拍照之路,未来将怎么走?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以拍照赢得用户认可的品牌,极少是靠飙参数为竞争力的。除了OPPO,华为与徕卡合作在P9上用双摄解决方案,Moto Z配套的哈苏摄影模块引发了高关注,这些产品之所以能拍照上获得了不错的口碑,绝非简单的拼凑硬件堆叠参数,而是技术整合式的创新,具有较高的门槛,这些产品的出现,可以说现在中国手机拍照正在迎来一个整体进化的新阶段。

  当然,硬件依然是成像的基础,手机拍照硬件的发展也不会停滞不前。我认为,在今年年末和2017年,将会出现支持更高ISO、宽容度更高的感光元件,带光学防抖的摄像头也会成为主流,这将会极大地提升手机的拍摄能力。

  在手机拍照这件事上,产业协同和自主研发,都不能缺,而在图像优化技术上拥有更高造诣的厂商,将会赢得较大的优势。而想要引领下一轮手机拍照热潮,需要在真正在智能化和软硬件优化上下苦工,才能解决应用痛点、并创造全新的体验。

  OPPO聊聊拍照这系列广告,一方面让我们回顾和手机拍照历史和进化上的问题,也引发了大家对拍照硬件、软件优化孰重孰轻上的反思。百家争鸣是好现象,我也希望产业有更多关于手机拍照的深度讨论,让消费者能够更理性和真实的了解到手机拍照的真相和技巧,用手机记录下属于他们的精彩瞬间。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