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X解答AI未来:华为举办了一场AI开发者赋能的“样板赛”
2018-07-18 13:29:00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丽
用3+X解答AI未来:华为举办了一场AI开发者赋能的“样板赛”
2018-07-18 09:52 来源:脑极体 开发 /华为 /技术
原标题:用3+X解答AI未来:华为举办了一场AI开发者赋能的“样板赛”
从2017年开始,有关开发者会议的关注度开始直线上升。过去我们往往会着重关注有哪些新产品在大会上发布,但最近不管是Facebook的F8、微软的Build大会还是最近的华为DigiX 开发者大会,其中企业公布的开发者政策也开始引起更多人注意。
当AI开始入侵商业世界,企业平台和开发者之间的互相作用正在愈发明显。
企业平台将自身技术能力下放给开发者,如同植物传播种子一般,在自身平台中获取更多用户,让开发者们帮助企业技术生态生长的更广。对于开发者来说,对一家企业平台的选择不仅意味着接受一笔融资或接入某一平台,更意味着从企业获得深层次的能力,甚至将自己的未来和企业牢牢绑定,承担着企业的烙印继续生长。
企业平台究竟要提供给开发者哪些能力,扎根在企业平台中的开发者又应该如何成长。想弄明白这些问题,我们似乎可以把目光聚焦在华为最近举办的AI应用创新大赛上。虽然企业举办开发者赛事已经不足为奇,但华为仍然把这场比赛办成了企业赋能AI开发者的“样板赛”。
企业用三个环节赋能开发者,真的够了吗?
通常来看,企业平台赋能AI开发者的方式无非以下这三种。
第一种方式是社区赋能,通过鼓励技术共享等等方式维护开发者社区的氛围,让开发者们拥有互相交流学习的能量池。
像谷歌在推出Tensorflow深度学习框架初期,就一直在鼓励企业中工程师在Tensorflow社区中进行项目分享,向其他开发者提供更多开发经验。最近随着中国AI力量的壮大,Tensorflow还特地推出了中文社区以吸引中国地区的开发者。包括最近靠AI又火了一把的微软收购了知名的开发者社区GitHub,也被普遍解读为是在将触角伸向开发者社区,从而进一步让AI能力落地。
第二种方式是工具赋能,通过提供AI计算框架、集成开发环境等等方式提升开发者的工作效率,从而作为通路吸引开发者。
在这一点上几家巨头已经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路线,例如谷歌所推出的开发者培训计划全部建立在Tensorflow之上、所提供的硬件API仅供Tensorflow接入、Tensorflow的社区资源更新又只部署在谷歌云上……
除谷歌以外,百度PaddlePaddle、华为HiAI、Facebook的 Pytorch等平台则选择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帮助开发者接入平台,从而吸引那些不适应谷歌生态的开发者。
第三种就是门槛最低的资本赋能,通过AI加速器、孵化器、开发比赛等等模式,向开发者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同时也让企业平台直接收获更加接近落地形态的AI用项目。像百度、腾讯包括海外的YC孵化器等等,所提供的孵化、加速能力中通常都少不了资本支持。
这三个环节看似包围了AI从开发到落地的整体过程,可是在三个环节之间仍然遗留有不少间隙:例如对于中国来说,开发者社区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事情,从头开始培养所谓的“代码共享精神”成本很高。又比如对于很多基于硬件的开发者来说,仅仅提供软件层面的深度学习开发框架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所以我们能看到企业平台花重金扶持了很多开发者,可是真正能走入人们视野的却不多。
未知的未知数:寻找AI开发赋能的X
在AI开发者赋能的三个环节中,缺乏的是一个X——未知的、变化的因素,完成开发者从聚集到落地的整个过程。
在这次华为举办的AI应用创新大赛中,我们似乎看到了X在中国诞生的可能。在AI应用创新大赛中,华为不仅仅为优胜者提供高达三十万的奖金,还为参与者提供了大量资源和技术支持。
例如华为不仅提供了DevEco IDE的编程工具和包含了多种API接口的HiAI开发框架,还在实验室中提供大量真机供开发者远程测试。对于开发者来说,从软件到硬件层面的完整资源,可以让所开发产品更接近落地化。华为AI应用创新大赛所提供的赋能,包含了从编程到产品应用测试的整个过程。可以让开发者真正从一个idea到代码再到App,在结果中呈现出完整的产品形态。避免出现技术理论完善,产品实际应用却问题层出不穷的情况。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