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X单品月流水23.4亿 但对于OPPO这只是“小钱”
2018-07-18 11:55:59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丽
Find X单品月流水23.4亿但对于OPPO这只是“小钱”

Find X透明后盖版
凤凰网科技 梁程远
东莞长安镇OPPO工厂,跟印象中制造业的生产线不太一样,这里的产线员工可以说“工作在天堂”。数十人一条流水线,一个12小时的班次能生产2600台Find X。
三个班次两班倒,现阶段产能46.8万部每月。都按4999元标准版算,以目前Find X首销即脱销的态势,单品月流水23.4亿元人民币。这可能是OPPO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单品。

升降耐久度测试中的Find X
根据OPPO官方表示,Find X的产能还会继续爬坡。不过你可能并不了解,别看如今流水线上如火如荼,其实在Find X方案确定之后,足足过了13个月才正式量产。
那么在这13个月里,OPPO的工程师与产品经理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1、“看到ID方案后很震惊”
这是Find X结构工程师看到设计稿后内心OS,他在这一行做了很多年,没想到手机还能这么做?
对于经验丰富的OPPO结构工程师来说,Find X的结构设计理念可以说是「无人区」。为此结构团队在执行过程中,制定了「三不原则」:1、不影响ID形态;2、不妥协产品性能;3、不牺牲用户体验。

Find X未装配元器件
不影响ID形态,就意味着Find X「无孔」的设计初衷不能变。为此结构工程师要妥善处理前后摄像头、听筒等显性组件的隐藏,同时整机厚度也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不妥协产品性能,Find X结构面积被压缩11.2%,天线、电池、扬声器都得“抢地盘”。天线布局要重新设计,元器件尽量小型化,主板下移靠掏空屏幕支架拓展电池空间,还有双面堆叠SIM卡槽这些细节。
不牺牲用户体验,这是个很矛盾的点,自古长腿与萌就不能兼得。对于Find X来说,结构工程师的主要精力用在双轨潜望升降的速度、平稳性以及可靠性上,毕竟结构光和后置拍照使用频次更加频繁。


0.3mm热弯工艺玻璃盖板
30万次以上耐久度试验、跌落保护机制都是基本操作,最骚的还是玻璃盖板0.3mm热弯工艺。据说由于工艺难度高良品率低,供应链伙伴一开始甚至是极度抗拒的。不过最终还是在OPPO结构工程师的“帮助”下,提升了自身技术水平。
2、“3.4mm下巴不是天线的问题”
之前在中国区发布会后,有OPPO产品经理表示,Find X之所以采用COP封装还有3.4mm下巴,是为了留给天线净空区。但OPPO天线工程师明确表示,Find X的天线设计完全利用“天然空间”,不存在额外净空区诉求。


COP封装细节
事实上,全面屏形态下的天线技术方案,所面对的问题更为复杂,例如天线净空区压力、辐射效率降低、全向性变差等。特别是头手握持、游戏横持、滑出状态等场景,需要设计多天线协作切换模式。
Find X采用八天线双核智能切换方案,具备TIA(Teloscopic Intelligent Antenna)潜望滑轨式智能天线以及Distributed Antenna分布式天线设计,并已申请83项天线类相关专利。

充分利用中框天线区域
根据OPPO天线工程师给出的数据,蜂窝OTA/TRP排名:Find X(滑出状态)≥Find X(默认状态)>R11S=R15 ,TIS排名:Find X(滑出状态)>R15=Find X(默认状态)>R11S。在天线设计时会优先考虑默认状态,也就是潜望结构缩回时。
在具体对比测试中,Find X(4x4MIMO/4RX)选择了iPhone X(2RX)进行“吊打”。头手模式下优于后者3-4dB,峰值吞吐量是后者两倍。实际网络环境测试,同一地点前者下载速率112Mbps后者43Mbps,下载同样大小699MB文件Find X用时为iPhone X四分之一。
事实上骁龙845芯片会自带一部分基带优势,但在天线设计方面并没有来自高通的技术指导,完全依靠OPPO工程师团队自主设计研发。
3、为何选择奥比中光联合研发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